我离开校园已有十年了,闲暇之余,回想学生时代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犹在昨日。对云南陆军讲武堂,我早已是久闻大名,趁着工作闲余,独自一人慕名而来,瞻仰其的无限风采。
云南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中心著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历经百年的风雨现仅老四合大院尚存。讲堂除设步、骑、炮、工四兵科外,还设宪兵、经理、交通三个区队以培养专业军官。抗日战争结束后,讲武堂奉令停办。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9年,为清末洋务运动时,清政府为组建新式陆军而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与同一时期建立的北洋讲武堂和东北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是中国近代陆军的摇篮,也是近代革命者的摇篮,一大批同盟会员曾在此任教或学习。原名云南部军讲武堂,后蔡锷将军任云南督军时改名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蜚声海内外,威名传遍四方,建立后东南亚各国纷纷派出学员来此学习,该校所培养的一大批人才也是桃李满天下。由该校师生为主体所组建的滇军,在护国﹑护法运动中战功赫赫,老一辈的革命前辈如朱德﹑叶剑英均在此学习。电视剧炮神就描写的是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的共产党人。朱德总司令就曾在此学习并加入滇军后因战功升任支队长,并率部参加了护国运动,在其指挥的棉花坡战役中一战成名,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一代名将,当时年仅30岁。
漫步讲武堂,依然庄严肃穆,静立在操场上,耳边仿佛响起昔日的金戈铁马,走在昔日的教室里,似乎仍能看到昔日为了民族富强而刻苦读书的学员们,在这简陋的校舍内,在这走出了一批批为民族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它教会了当时那些来此学习的中华民族精英们养成艰苦朴素﹑纪律严明的高尚品质和门类齐全的技术优良的革命军人,培养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朱德曾评价云南陆军讲武堂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前辈们艰苦朴素,刻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我们民族共同的中国梦竭尽全力!
编辑:赵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