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机关党支部《流浪地球》观后感选登

时间:2019/04/10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量:

《流浪地球》观后感

(纪检监察部 唐茜)

3月22日,机关党支部组织爱国教育观影活动,观看影片《流浪地球》。作为国产原创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以来,压倒性好评和一路飙升的票房,使其成为2019年贺岁片中的黑马,即使是在近年的国产电影中口碑也能名列前茅。其所以成功,不只是宏阔的场景、逼真的特效、震撼的视觉效果、感人至深的亲情演绎和脑洞大开的想象力,更主要的是电影中展现的大国担当情怀和所蕴含着的中国精神。

与人类共患难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在《流浪地球》最高指挥机构联合政府中,中国的作用可以通过火种计划得到联合政府授权这一线索看出。授权书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充分说明无论是现实中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中国,还是电影中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都拥有重要的话语权,担负着守卫人类文明的责任。刘培强作为第一批到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中国宇航员,舍小家为大家,舍亲情为人类,体现着人类安危之际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电影中频繁出现的中国元素,凝结着民族情结,展示着文化自信。将五千年文明古国,以更加生机昂扬和负责任的姿态展现在银幕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大国担当精神一览无余。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给地球装上发动机,历经2500年宇宙流浪,绝不放弃寻找新家园的希望和信心,与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度契合。刘培强与俄罗斯宇航员约定钓鱼,当提到冰川融化已经是两千多年后的事时,刘培强坚定地说:“我们还有孩子,我们的孩子还有孩子。”不禁想起《愚公移山》中愚公对智叟的一席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冰川总有融化的一天,而那时,人类的后代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家园。在木星即将吞噬地球的几近绝望之际,刘启、刘培强不抛弃不放弃的努力拯救了地球,这种坚信未来和履职当下的精神,正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的完美诠释。

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中国方案。过去我们是“看客”,只能通过好莱坞大片,在银幕上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超人拯救世界的快感。而今天,作为一部成功的国产原创性科幻片,《流浪地球》的标杆性还在于贡献了人类危亡之际的中国方案。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为了寻找新家园,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大的推进器,带着地球流浪宇宙,与好莱坞大片中人类面临外星侵略,即将毁于一旦时超人闪现打败坏蛋,拯救地球不同,电影再一次将中国人的务实精神和乡土情结展现的淋漓尽致。太阳急速衰老,地球面临全面冰冻,成为一颗死星球,但人类并未抛弃养育了自身文明的她移民其他星球,而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份深情与韩子昂对家乡的眷念如出一辙,而其可行性也值得研究。

《流浪地球》观后感

(人力资源部  黄薇)

《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片,在春节档中,票房稳居第一。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2500年,去到新家园。但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7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电影充分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感情的伟大。在庞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类用他们渺小的力量创造希望,守护地球。这部科幻片的不仅情节扣人心弦,而且告诉我了许多道理。此次观影,我受益匪浅。

整部影片中,你看不到超级英雄,孤身一人去闯虫洞,也不是复仇者联盟里,寥寥几人就可以拯救世界。人类的全部救赎,希望,分给了每个人,只有全部人类一起才可以拯救世界,拯救这个被联合国抛弃的35亿人类。与其说是人类共同体散发出的团结一致的强大魅力感动了观影人,不如说是观影人因为这部电影,唤起了内心的那一刻英雄心。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但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30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因此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己,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无论最后,命运将我们或者地球变得怎样,我们都选择相信希望!

流浪地球有感

(党委办公室 汪汶

“流浪”是什么意思?是离开自己的家乡漂泊在外?是那份淡淡地乡愁?我们常说的流浪多指个人的行为。然而今年春节一部电影《流浪地球》占据了票房榜首。听说这部电影至少是一个多月以前的事情了。直到今天才有机会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一部大型的科幻电影。以前很少看这类的电影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这次观看也是因了媒体的宣传和自己太过无聊。于是看电影成了我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吴京讲述的是在未来若干年后,太阳能量耗尽,整个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为了延续生命,延续文明,展开了流浪地球计划。那时候的地球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人类居住在地下城。为了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系,人类在全球建立了几千个大型发动机,用来推动地球在太空中前行地球的流浪之旅由此开始。然而地球在太空飞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地球经过木星的时候,因到木星引力的影响,即将面临与木星相撞的危险。在这样的紧急时刻,如何让人类逃过这一劫?主人公之一的刘启提出了点燃木星,靠强大的冲击波来推动地球进入安全行驶路线。经过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救援队员努力,地球最终脱离险境,重新开始自己的流浪之旅。
  这部电影带我们提前体验了未来世界。让我认识到自己当前的思想是多么地狭隘。总是在为一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总是在争取一些莫须有的荣誉真正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又那么目光短浅。与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相比自己的思想境界真是差的太远了。虽然说我们可能看不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但是万物有始有终,我们的地球最终也逃脱不了毁灭的一天。也许现在想起了有些杞人忧天的感觉但是真正等到那一天来的时候,我们再考虑的话恐怕真的是太晚了。物种的灭绝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我们人类难道就能够永远生存吗?恰如人的生命终究会结束,地球的生命只不过更长一些罢了。想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觉得有些沉重,但是这又是我们必将面对的问题。
  电影中有几处令我感动的地方:一、当所有人都放弃救援,准备回家团聚的时候莫斯开启全球广播,韩朵朵召唤人们回来参与救援的讲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当时的情景感动了我。仅有的几个队员用他们的生命来拯救地球。正是他们的壮烈行为感动了逃离的人。在众人的帮助下人们终于点燃了着火点,让地球有了生存下去的可能。什么是希望?或许很难实现的才叫希望。就是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哪怕是同归于尽。
  二、当刘培强驾驶空间站冲向点火点的情景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这时候我才理解了什么是抉择。与之相比我们平时所做的事情真是太平凡了。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舍己为人。为了人类的生存,舍弃自己的生命,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啊!那一刻他放弃了自己活下去的机会把生的希望留个了更多的人。而刘启似乎是刘培强生命的延续,是下一代航天人。如今我们沉迷与一个叫钱的东西。价值观,人生观似乎都在围绕这个东西而存在每天碌碌无为,为生活所累。或许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才会看透这些成为一个洒脱的人。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许多选择。如刘培强面临妻子的死,面临自己的生与死的选择一样。这样的选择往往在一念之间。一念成,一念败,一念英雄,一念小人。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竟然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流浪地球》观后感

(财务会计部 王子倩

《流浪地球》这部风靡整个2019年春节的贺岁档影片,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按照惯例,一般影视作品比起原著,都会逊色很多,因为先拜读了原著,所以迟迟找不到能够说服自己看电影的由头,终于在公司党员“福利”的促使下,观看了影片。

总体来说,改编很多,原著从开始就颠覆了人类现有的伦理、道德和情感,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变得冷淡,道德伦理以结果为导向;电影保留了现有人类的所有情感,让灾难来临时有了温暖,更符合现有的价值观。原著拯救地球的问题没有出在技术层面,而是出在了人与人不信任之上;电影设计的拯救地球的问题是出在了技术层面,人类靠自我牺牲和团结,最终促使计划成功……总体来说,原著更符合科幻作品的精髓,基于一定的科学道理,展望未来科学的发展,血淋淋的剖析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对人类起到警醒的作用,同时给人类一个新的蓝图,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但是影片确实没有做到……纵然如此,影片还是成功的,在团聚的春节档,讲述带着温度的故事,更应景。

无论是原著,还是影片,都反映着一个很真实的主题,人类在宇宙面前,在灾难面前的渺小和无力。人类通过整整100代人的努力,只是为了去往另外一个同样未知的最近的一颗星球。路途中充满了危险,甚至一颗小小的木星就险些让人类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当地球被木星吸引,即将毁灭之时,一个又一个或在影片中出现,或完全没有镜头的普通人不惜赌上自己的一切,只是为人类的存续多增添一份可能,就像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我拼尽全力却只为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奇迹”,这样的精神感人又伟大,但也把人类的无助和渺小暴露无疑。影片中刚子将韩子昂推出电梯井,自己被电梯压死,而被他救下的韩子昂也在氧气耗尽后当场去世,这亦是人类渺小的体现,人类的渺小并不在于有的时候需要拼上性命才能够保护些什么,而在于很多时候即使拼上了性命也完全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可以说,整部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情节,就是各国的救援队都回到苏拉威西,一起推动撞针的时刻。在影片中,说着各种语言,来自各个国家,有着不同肤色的人,都在镜头之下或者镜头之外的地方,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无论是人类之于宇宙的渺小,还是团结一致的震撼人心,矛盾的诠释了人类理性和感性所创造的奇迹。认识到自我的渺小,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得意的时候淡然,失意的时候坦然,释然本真,却也不要放弃希望,精神的力量能创造无限可能。

观影有感

(纪检监察部 沈忱

一部《流浪地球》,引起全国轰动。作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不管豆瓣评分如何,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其精华部分——担当、魄力、创新等优良品质值得广大青年干部学习。

青年干部要有《流浪地球》的担当。电影讲述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人为全人类担当的故事——在地球生命到危急关头,中国人扛起重责,主导地球流浪,保存人类火种,这是一种大担当。作为公司的青年干部,要了解把握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在自身工作和各项检查中要直面问题、敢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及时做到整改落实和举一反三,做到履职尽责。

青年干部要有《流浪地球》的魄力。《流浪地球》最令人叹服的是其宏大的想象,这体现的是一种伟大的魄力。在地球一侧安装发动机停止地球自转、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过程中的细节想象,让外国科幻导演也瞠目结舌。广大青年干部要学习这种大魄力,要敢于发动自己的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在工作中敢于与不良思潮作斗争,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走上“前台”、传播正能量;敢于与“四风”的变种变异现象做斗争。

青年干部要有《流浪地球》的创新。《流浪地球》纯属中国人的“自主创新”,从剧本到导演都是“本土化”,突破了以往中国电影的界限,值得总结和推广。广大青年干部要有这种创新。当前,少数广大青年干部因为得不到重用和想象中的“快速提拔”,滋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暮气沉沉缺乏朝气,更不用说创新。作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年轻干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年一代,要有强烈的历史自觉,纠正思想偏差,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多维度的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在工作中出新点子、金点子和新办法、好办法,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也好,为自己更好为民办公也罢,都是一种创新。在当前容错纠错和青年干部培养的全新机制下,我们更要着眼长远,开动脑筋,勇于“本土化”“自主化”创新,让工作更具主动性、能动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让人生价值得到放大,像《流浪地球》一样既有“票房价值”更有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