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自古相同,作诗如作画,或如浓烈的豪放画作,或如婉约的点点淡墨。“点染法”是写意花卉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诗词中亦能应用,《声声慢》堪称其中经典。
点即点明,直抒胸臆。《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用数个叠词反复抒发心中悲凉,为词作蒙上一层又一层哀伤。如残败的花枝,被用浓墨勾下,单薄脆弱,不堪一击,也正如词人刺客,已不知如何挨到天黑。
词作末尾亦点“怎一个愁字了得”,为全词画上句号,余愁却绵长。词人以反问直抒心中苦闷。如花蕊散落在地,寥寥几点,却尽显不堪。词人从幸福美满到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后便也如点点墨尾,再无倚靠。
染,即渲染、烘托、以景、物表情。《声声慢》云:“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自古有“以酒消愁”之谈,况词人曾写出“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等词句,可见其对酒算得上喜爱。如今落到如此田地,已是“举杯消愁愁更愁”足见愁绪浓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更是将整个画面染上悲凉色彩。已凋零的菊花比困境中的词人。“憔悴损”指花也指人。如为画作填上零落的花瓣,晕染的花瓣形状并不明晰,却更显出其凋零的落败感。“黄花堆积”也更使读者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愁绪。
“染”似以“点”为基础,却在“点”之外;在直抒的情感之外,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便寄托在了景物、人上藏在字里行间。
编辑:赵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