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流俗地

时间:2023/09/06 作者:刘可昕 来源: 点击量:

  《流俗地》是马华才女作家黎紫书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近年来较可的一本华文小说。故事以盲女银霞的视角展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上世纪后半叶马来西亚的小市民生活。

  光看内容,这本书并无多少情节展开,但里面的每一个小角色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就如书名所述,这本书“俗”,书里的角色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俗人:走街串巷的马票嫂,啰嗦不堪的出租车司机,一把年纪还被人骗钱骗色的端盘老头……然而正是这群喋喋不休,被家长里短所困扰的小市民组成了城市的根基。在名为锡都的城市里,我们能目睹无数如他们一般碌碌无为的底层人士为生活而战。他们有的拥有不幸的婚姻,被丈夫婆家所欺辱;有的投机倒把,亏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有的被困在生活的无趣中,一辈子走不出自己内心的牢笼。很难用三言两句讲清楚这本书所表达的东西,但真要用一句话去总结,莫过于时代变迁下的市民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马华文学有一股野蛮生长的狠劲,虽与大陆同根,但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人文的差异,为中文赋予了更为丰富的表达。

  书本与其他媒介的一大区别,便是舍弃了视听,专注于文字本身。这与文中的主视角盲女银霞的视角不谋而合。本以为用盲人当主角,读起来会有些别扭,其实不然——读者通过阅读感知书里的故事,与盲人通过听觉触觉感知生活并无多少区别,甚至一口气读完,还多了份与她亲近的共鸣。

  俗话说,没事的故事难写。短短三十万字,黎紫书便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时代下的人与城的变迁,着实是一部野心之作。即使故事本身是如此平淡,但隐藏在小人物下的历史却显得不乏厚重,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言:

  “赤道上的雨多是在午后才来的。前半日太阳有多暴烈,后半日的雨便有多凶猛,像是用半日蓄势待发,一举向日头报复,以牙还牙。因为雨下得频繁,人生中不少重要的事好像都是在雨中发生的。那些记忆如今被掀开来感觉依然湿淋淋,即便干了,也像泡了水的书本一样,纸张全荡起波纹,难以平复。”

  编辑:赵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