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无论是谁,只要他读过或听过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一定知道这样的话:“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他永远是这样给人启示振奋人心,即使是时代变迁的今天读来仍然心潮澎湃。它告诉许许多多迷茫的现代人世界上还有一份如此崇高的事业足以激励我们奋勇前行。其实紧接在这话的下一句话同样打动我: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多么质朴而厚重的话啊!我把它看做是保尔的行动观。日常生活里,我常常会陷在一些无聊的娱乐里,比如上网或看电视,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临近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现毫无意义,无非是自娱娱人,虚耗我们的光阴,那时候开始忏悔从明天起怎样怎样,但第二天依旧是旧习难改。梭罗说:人类已经成为他们工具的工具。工具的发明本来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而一旦将宝贵的时间大量消耗在这些工具所带来的“愚乐”上,那真是如保尔所说,回首往事时必将羞愧悔恨。所以啊,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不要把那些心理构思的伟大行动放到明天去实施,要在当下的每一刻实践生命的永恒。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早年丧父,12岁时被母亲送到车站食堂洗碗,饱受老板欺压。后到发电厂烧火,结识了红军战士朱赫来。红军撤走后,德军进攻保尔的家乡,加上阶级斗争,人民的日子很艰难。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被追捕时,暂住保尔家,给他讲许多革命道理,对他很有影响。后来,朱赫来被捕,保尔打倒押送兵,放走朱赫来,自己却入狱。出狱后,他住在初恋女友冬妮娅家里,冬妮娅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他让保尔参加红军。作为骑兵师的战士,保尔作战勇敢,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但最终死里逃生。出院后,不宜参加前线战斗,便做起团的工作,修筑铁路等,以后他参加工业建设和边防战斗,入了党。由于他多次受伤生病,忘我工作等原因,1927年他几乎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他在忍受极大痛苦的情况下,决心帮妻子达雅进步,并开始文学创作,以另一种方式生活。
主人公能成为英雄主要在于他正确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他从小就有一身正气,看不惯人间的不平等。在红军战士朱赫来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将个人事业与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做一个千方百计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的革命者。为了这个理想,他经受住了种种无情的考验,无愧革命者的称号。在他的心中,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而,在任何情况下,他总能坚守自己的革命信念,战胜死亡与病痛,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这就是保尔这个革命者的崇高精神。
从小说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无疑是主人公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保尔失明瘫痪后,想到自杀,但他想到自杀就等于懦弱等于背叛革命,遂极力鼓励自己振作,想办法活下去。对待挫折,不是逃避,死亡是最愚蠢的办法,活着就是一种希望,没有什么比坚强地活下去更有意义了。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诠释了主人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性格,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决心是需要强大信仰来支持的。对保尔来说,那就是共产主义。自从树立起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后保尔没有哪一天不感到自己是富足的。人生中的必需品无非食物、衣服和住所。大多数人通常会考虑怎样得到更多的这类东西,而不是适时适当地减少一些对这类东西的渴求。共产主义者是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他们想的是怎样造福更多的人,毫无疑问,她们的精神世界永远是富足充实的。多余的财富对他们来说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因为人的灵魂的必须的东西是不需要花钱买的。
今天,在我们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吃的穿的住的和革命战争年代相比不知好了多少倍,但人心却永是不知足的,我们仍然有许多的烦恼感伤不满,其实就是缺乏了一种信仰,缺乏生活之舟前进的灯塔。
“一本真正的好书教给我的远不止只是阅读它。我必须很快将他放在一边,然后按照他来生活。我始于读书,终于行动”。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使我获益匪浅,决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奋发进取,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以实际行动回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