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至真、至善、至情——《在峡江的转弯处》读后感

时间:2021/07/30 作者:廖飞 来源:公司团委 点击量:

《在峡江的转弯处》,推荐这本书给我的是一位充满正能量、一直指引我的长者,基于这样的前提,我对此书充满期待。收到书,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在网上搜索作者简介,而是直接开读。发现越读越有共鸣,于是边读边批注,好几次我都刻意让自己停下来,去品味作者经历书中记事场景的心境。读此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13年前大学宿舍的蚊帐里,心无旁骛,心随书动。

作者陈行甲在前言中讲述了写此书的初衷,来自出版社朋友的邀请,建议他把过往的人生经历写出来,或许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借鉴和启发的意义。他的儿子建议他不写成回忆录,而是类似于“浮生六记”一样的自传体随笔,从小的,真实的事着手写,记录而不是总结。当看到“浮生六记”这几个字时,我知道此书一定是至真的。

全书共分了七记:第一记“我和我的母亲”,讲述了作者母亲坎坷但坚毅的一生,讲述了作者与母亲感情的源起。读这一记,好几处我都忍不住掩面而泣,眼前是作者的描述,脑海中是自己母亲的影子。在这里,能看到母爱最好的样子,即使家境贫困,母亲也通过自己对生活点滴的热爱,对周围人的友好,言传身教滋养孩子心灵,即使在作者行将崩溃之时,也是妻子用天堂的母亲拯救了心灵。

第二记“关于我们的事,他们统统猜错”,讲述了作者与妻子的爱情故事。简而言之就是农村穷小子经历诸多曲折最终迎娶城市白富美。此记能看到爱情最好的样子,纵使家境相距甚远,性格迥异,但在前行道路上,无论鲜花烂漫还是荆棘丛生,都彼此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彼此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搀扶着、鼓励着、包容着,将彼此的的优点放大,抵御偶尔失意的黑暗。

第三记“如果有光,我就能看到你的眼睛”,第四记“人生的巴颜喀拉山”,第五记“密歇根湖上有一千种飞鸟”,第六记“在峡江的转弯处”,第七记“你好,我的下半场”,这几记讲述了作者为官、求学以及转场做公益的种种,故事性和可读性极强,在这几记里能看到努力最好的样子,无论是在基层工作,还是在清华、美国求学期间,亦或是投身公益之后,作者为了实现心中理想,对待每一件事的认真执着,孜孜不倦笃定前行就是努力本来的样子。

读此书,过程一定是激荡的,内心一定是波澜的,但合上书,心情也一定是通透且明亮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坚守的样子,出走半生,归来任是少年,宦海浮沉,心中底线不可破,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均能做到无愧于心,始终坚持为理想而奔跑。

就像作者大学好友肖力做序时说:愿世间有更多的“行甲”,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像行甲一样追随内心,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