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日,那一天,外公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我踏进病房,呼喊他第一声时停止的心跳。有人说,老人在临终前会憋着一口气,直到最想要见到的人出现。我,是外公最疼爱的孙女,那个在他临终前依然记挂着的孙女。
我是在外公的陪伴下长大的。妈妈说在我还只会“咿咿吖吖”的时候,外公就整日整日地抱着我,说我一定会长成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
稍稍长大一点,我就跟着外公一起读书。外公很爱读书,也很爱教我读书,时常走在街上也会指着广告牌教我识字,他说希望我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女孩子。可我知道,没条件读书一直是他年轻时的遗憾,他希望我能珍惜。
后来,我跟着潮流去学写毛笔,于是,外公的书桌前就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毛笔。那时的我很是顽皮,老是不认真,外公就跟着我一起写,我写一篇,他写一篇,就这样陪着我一直坚持。而我最终还是因为学业放弃了书写,总觉得有点辜负了他的期望,所以,只能拼命的努力学习来回报他的期许。
读小学后,因为补习的缘故,鲜少去陪外公。一天,我发现外公家门两侧多了一句诗词,白居易的,是用石头刻上去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写照”他好像在回忆着什么,“可大家还是坚强地走下来了。”很苦的一代,也是很坚强的一代,我知道外公在对我诉说着他的希望,他希望我能努力、坚强,好好学习,上个好大学。
可是,外公最终也没能见到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模样。而就在他离开我的第二天,外婆给了我5000块,那是一生清贫的外公唯一的积蓄,说要留着给我上大学,希望我成为有用的人,那是他一生的愿望。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终于,我在外公的愿望中长大成人,不负他望。
如今,我回忆起以前,发现家人似乎都有着外公的影子。
母亲勤俭持家,年轻时一直默默支持着驻守边疆的父亲,认为他保家卫国,很是骄傲。坚强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为的是不让父亲担心。
父亲严肃正直,从军20年,为国为家拼搏努力,从不言苦,从不喊累,对自己近乎苛刻的严格,是一位真正的军人。
爷爷奶奶淳朴善良,一生都扎根故土,不肯离开。他们总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愿成为子女的负担。
还有可爱的外婆,她总是唠唠叨叨,却是最爱家的那一个,总在为家人操心。她常常跟我说起外公的事,说他的坚强勇敢,说他的勤劳刻苦,说他的无私付出,说他对家的热爱。她还说我是他的愿望,是他们的愿望,是一代一代传承的家风。
原来,家风就是希望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