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亦舒说

时间:2014/10/11 作者:何蕊 来源:房开公司 点击量:
原来我最喜爱的作家有三位,毕淑敏,三毛,张爱玲。喜欢毕淑敏因为她的文章总是充满了正能量,每当迷茫的时候看看总能得到一些鼓励,但看久了就对心灵鸡汤类的文章产生抗体了,也就没再继续看下去;起初看三毛的书是被她和荷西那令人羡慕的爱情所吸引,想了解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了解她和荷西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幻想着遇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荷西”,一起走遍世界每个角落,可至今也没能遇到如荷西那样的人,幻想破灭,对三毛的喜爱也就渐渐淡了下来。喜欢张爱玲完全是出于对大学一位语文老师的盲目崇拜,因为她很喜欢张爱玲,有一堂课专门给我们介绍了她的生平、著作,于是出于爱屋及乌和好奇的心态,我看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和一些介绍张爱玲的书籍,言辞犀利直接,一针见血,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观和叛逆,不得不感叹就谈了一次恋爱的她怎么会对爱情感悟那么深刻,同时也同情她的悲惨命运。对她生平的兴趣超过了她的著作,了解了她的故事之后也就没有太浓厚的兴趣看她写的故事。
有一次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无意中翻到一本《我的前半生》,作者是亦舒,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就随意翻开看了几页,然而,虽然语言平淡,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和大道理,但却十分贴近生活,她的语言风格和故事都深深吸引了我,之后看了《喜宝》、《流金岁月》等,几乎图书馆所有亦舒的书我都看了。她大部分书的主角都是女性,故事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家庭各个方面,书中女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独立、自信、为自己而活。可能是受她故事的影响,原本一直认同作为女生自己做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种观念的我,慢慢开始丢弃这种思想,一辈子那么长,最能依靠的其实是自己,只有自己真正强大了,才会觉得踏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人格独立,当你完全独立了,有一天任何人离开了自己,都不至于太过悲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与不幸,可是大多数人总是看到自己的不幸,并把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运相比,抱怨工作太多太累,收入太低,生活不易,却不知道当你下了班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的时候,好多人还在到处奔波着,只为找到一个工作,好多人还在担心着能不能吃上下一顿饭,好多人还在流离失所……
我们觉得不幸福是因为我们总是在追求比别人幸福。看过亦舒的好多书,已记不清很多故事情节内容,但从书中学到的,我永远记得,并且鼓励着我,也为我以后的生活提供了指导,更教会我面对得失、挫折、困难与不幸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应该怎样努力去把自己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