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异地采访】一招“先” 打通管理“经络”——记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站后常规系统1标项目管理

时间:2022/08/19 作者:赵旖轩 朱超俊 来源:第二项目部,党委工作部 点击量:

  

  “这个项目干得好,体现的就是一个‘先'字!”这是公司领导对中铁八局集团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站后常规系统1标项目经理部的普遍评价。近年来,项目部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管理核心目标,跨职能、全过程、全覆盖地念好“先”字诀,练就一套团队建设、人才培养、过程管控、滚动开发、党建引领的“组合拳”,打通纵向畅通、横向默契的管理“经络”,取得了立足地方市场、持续经营发展,各项目标稳步完成,重点项目捷报频传的管理效果,2022年更是获得重庆市“工人先锋号”、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标准工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先齐人心,再移“泰山”

  项目部成立之初,人员大多是从各个项目、不同专业抽调而来,人心浮动,文化不一,推诿扯皮、各自为政、效率不高等“内耗冲突”层出不穷。

  “绝不能让项目部像一盘散沙!”成了项目经理秦涛当时脑子里唯一的念头。2019年项目部成立,秦涛就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明确提出“滚动开发、打造团队、培养人才”的项目愿景,为凝聚“散沙”浇上第一桶水。目标已经树立,秦涛和项目书记杨凯,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与全体人员交流谈心,通过开展职业教育、集体活动等方式,团队精神如涓涓细流汇入项目部,真正使这些不同来处的员工完成身份的初始化,实现目标的一体化。从领导班子利用周例会讲职业知识,到部门负责人抢工开展站点包保,到管理人员每周一早点名,再到职工群众吃透工作、熟悉管理,项目部凝聚共识、握指成拳,上下“一盘棋”形成前进合力。

  

  “仰望星空”也不忘“脚踏实地”,项目部早在“大商务”管理理念提出前,就依托早班会掀起“头脑风暴”,探索并实现五部两室衔接紧密、配合有序、运转高效。每天的早班会都会梳理前一天开会重点事项落实情况,探讨下一步重点事项解决办法,明确问题主责部门、配合部门,定好完成时间。职工在早班会面对面碰撞思维、充分交流,未完工作每天追踪动态直到完成,打破“干国铁不晓得地铁,干物机不晓得工经”的封闭局面,打开全面俯瞰工程各环节“人人都是项目经理”的开阔视野,不同部门、专业实现信息同步、相互补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激活一体化协同全效能夯实基础。

  在各部门充分协同的基础上,项目部实行管理人员互评,把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与绩效挂钩,也为各部门协同配合多加一重保险。薪酬考核制度实行之初,“打分互评讲人情”“‘大锅饭'难打破”“形式主义”等反对声音不少。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互评打分完完全全体现出了每个人的工作成果,取得有目共睹成绩的人就是得分高,公平公正的薪酬考核体系让大家心服口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断深入人心,项目部真正形成了一套灵活机动、动态变更的考核分配体系。

  秦涛说:“虽然人员来来往往,我们的团队始终有战斗力,就是因为努力会有回报,没人愿意‘躺平'。”

  先搭“台子”,后育人才

  “千里马常有”,项目部也从不缺坚信“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伯乐。杨凯对人才始终珍而重之:“青年职工们来到这个项目部,我不能辜负他们,要给他们机会去见识、去尝试,让大家没有隔阂、畅所欲言,保持向上的姿态。”

  “不要怕出错”常常被领导们挂在嘴边,是青年职工印象最深的事。项目部通过实行轮岗制度,建立容错机制,为青年职工快速成长成才“赋权释能”。青年职工武妍虽然是女生,但是项目部没有把她局限在综合部,而是尊重她“想去现场,想学技术”的意愿,发掘她热情负责、吃苦钻研的个性,在王家成样板段建设期间安排其担任装修专工。王家城样板段是重庆市首例轨道交通装配室施工,武妍回忆道:“我只觉得这个工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么重要的工程让我来干,我担心得每天都像丢了魂,师父最常和我说的就是‘只要学会,犯错就当给你交的学费'。”作为武妍的师父,秦涛把她的忐忑全都看在眼里,常常和她探讨现场问题,鼓励她保持自己的冲劲。“有天武妍突然冲到我办公室说‘师父,这个活儿没问题!'我就晓得她又满血复活了。”秦涛笑着说。困难激发了武妍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借由王家城样板段这一历练平台,她不断向各种人“取经”,积累了不少现场施工、工艺流程、对外协调的经验。并以此为起点,武妍找到自己的“热爱”,逐渐走向安全管理岗位,成长为获奖无数的“95后”安质部负责人,在更大的舞台上充分发光发热。

  

  项目部不仅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细心,也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耐心,栽培“好苗子”,“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青年职工周鹏一开始性格非常腼腆,经过项目领导的观察,他觉得这个小伙子能沉下心钻研,就这样,周鹏成了项目部BIM团队负责人。他带领项目部几名青年职工,全员零基础学习BIM软件,常常研究到凌晨两三点,但对于图纸与现场的深度融合仍有困惑。为了帮助周鹏读懂图纸、理清思路,项目总工陈小宏组织不同专业的专工,手把手带他现场学习、看图识图:“杨书记教对外沟通,我教技术知识,图上这是什么管子,这是什么东西,风、水、电系统的东西一点点掰开揉碎教给他,潜移默化的,我就能看出来他越来越自信了。”在点滴教学中,周鹏逐渐完成从腼腆少年到技术大拿的华丽蜕变。“周鹏他们出去比赛,技术娴熟到其他单位都以为他们是设计院的!”杨凯骄傲地说。在周鹏的带领下BIM工作室获得“第五届建设工程BIM大赛”单项BIM技术应用奖一等奖。

  先有前瞻,方能“逆袭”

  从项目部利用公司4次重点工程推进会对问题和重点进行整体策划开始,“无策划,不行动”的理念就引领项目部不断“开源节流”,成功打破“机电项目长期亏损”的魔咒,实现“成本效益企业满意”的管理目标。

  项目商务部部长朱海围绕概算清理、验工计价两项重要工作,坚持策划在前,算“细账”、管“小事”,最大程度实现“开源”。朱海通过对比收入和成本测算情况,将概算中存在亏损风险的施工项目罗列成1700多项的问题清单。他率先召开部务会,积极联动各部门提前策划扭亏方案,动态台账实时跟进,想方设法逐项化解。去年,朱海从大年初四开始上班后就没有休息一天,他和部员一起加班加点一项项对比概算量和图纸,把所有图纸上有、概算量不匹配,或者图上没有,实际现场必须实施的项目,梳理成概算中的漏项清单,并邀请权威性的造价咨询公司参与编制预算,再向业主上报概算漏项的详细情况,申请签订补充合同,最终实现合同金额较最初多出将近一个亿。在验工计价方面,由于机电工程专业多、清单开项繁杂,相关人员审核、签认难度大、耗时长。朱海想到可以通过优化验工计价清单,提高过程验工办理效率。通过合并清单同类项,朱海把原验工计价清单的8000多项精简到2000多项,成功降低过程计价审核和签认难度,大幅提升验工计价效率,加快项目资金回笼,取得良好的清收清欠成果。2021年,项目部完成验工计价5.1亿元,较公司年初下达的3.5亿元指标多出1.6亿元。

  项目部还依托样板“练兵”和新技术、新模式提前策划现场施工,实现“节流”与“开源”齐抓共管。项目工程部部长刘兵介绍,考虑到很多职工没有地铁机电项目经验,项目部搭建了囊括风水电、装饰装修、火灾报警系统、BIM技术等的王家城样板段进行实战技术“练兵”的平台。通过现场实操,职工从看图纸感觉都一样,到亲自上手干总结方法,大家的能力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年轻人从畏难情绪到现场管理驾轻就熟,王家城练兵帮大家理清了思路,避免返工带来的成本损耗。”刘兵说。同时,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站后工程奉行“BIM先行”,真正将BIM技术应用到施工全过程,做到BIM模型“所见即所得”。依托BIM正向出图也让图纸充分体现项目部主观意图,规避了材料浪费、功能鸡肋两个“大坑”,大大节约了建设成本。杨凯还创新推行“大台账”管理模式,物机部对现场物资使用建立“大台账”进行实时监控,一旦物资费用接近成本价格立即予以预警,并联动各个部门寻找解决措施。项目物机部部长蒋川说:“通过提前策划,我们基本杜绝了材料浪费,节省了施工成本,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先有作为,才有市场

  杨凯总结经营开发有两个落脚点,一是工作上讲专业,二是工作下处感情。长期以来,项目部坚持把工作想到业主之前,突出主动作为,展示良好风貌,以“功能指标业主满意”为抓手深耕片区经营,实现滚动发展。

  

  项目部突出“以现场保市场”,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冲在最前面。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鱼嘴站出口几近垂直,深度达上百米,并且没有施工通道,物资吊装非常困难。面对业主交付的“烫手山芋”,项目部最多的时候投入1700名劳务工同时作业,最终在一个月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项目副经理王小中说:“鱼嘴站我们是和中铁王牌军、专门负责装饰装修的兄弟单位同台竞技,拿下鱼嘴站真正向业主展示了我们的专业实力。”“八局遇到什么问题不是提条件,而是敢接、敢上,把工作交给八局很放心。”这是业主对项目部的一致评价。

  干一方工程交一方朋友,项目部通过和当地社区、企业开展集体活动,不断推进属地化建设。说起项目部邀请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开展重庆片区羽毛球比赛,杨凯开玩笑道:“请吃饭不如请流汗嘛!”通过青年志愿服务、羽毛球联赛、重走长征路等活动,项目部不仅通过宣传报道在当地媒体擦亮中铁八局名片,还依托“以客户为中心”的活动,向业主和外单位、兄弟单位等展现项目部文化软实力和整个团队良好的精神面貌。

  4号线指挥部副总和朱海闲聊时总讲起和杨凯“相爱相杀”的历史。“两个人从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就开始打交道,常常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争得面红耳赤。”朱海说,“但这些都是专业问题的切磋,私下里副总还会咨询我们房子装修、年轻人穿搭等,大家都是当朋友来相处的。”

  在被问到如何用一句话总结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站后工程,杨凯笑道:“我用一句宋词总结哈,大概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吧。”是最初的穿林打叶,料峭春风;再到过程中的竹杖芒鞋,吟啸徐行;最后于风波定息后,笑看山头斜照,项目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打通“经络”后的项目管理就是可以如此“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