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接触网三项目部 作者:李微微
在最初翻阅《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时,以为作者描绘出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场景,而“为你,千千万万遍”似乎也成为了能够治愈所有人的一句话。阿米尔少爷在童年时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而他的玩伴哈桑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无忧无虑,但是深入骨髓的主仆意识已经决定了哈桑一生都要奠定“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一句话。
哈桑的童年可以说是十分快乐的,但是他的生命却是在塔利班恐怖分子的枪支之下结束的。哈桑这一生为了周边的人打理好了一切,不管外界的战争有多么的繁杂,不管身边的孩子怎样欺侮自己,他为了他固有的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这部小说当中以追风筝为线索,引申出来了多种生活场景,完善了故事内容的发展。作为一个读者,我深感哈桑生命的不公,同时也为当时不公平的社会感到愤愤不平,哈桑与阿米尔少爷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哈桑作为仆人,在阿米尔少爷的风筝掉落之时,受到其他玩伴非人般的欺侮。除了悲惨的哈桑之外,阿米尔的侄子——索拉博也始终在战火的纷扰当中接受“洗礼”,阿米尔在纷飞的炮火当中解救出了索拉博,索拉博在最初进入这个家庭之时抱有极强的戒备心理,但是在一场“追风筝”的游戏过后,二人的关系逐渐缓和。
在喀布尔被俄国占领之后,许多人的人生轨迹改变了,平静的生活也被扰乱了,喀布尔再也不是一个温暖的小城市,而是变成了一个民不聊生的、处处都充满着死亡以及枪炮的混乱之地,而这里的孩子们始终怀有着童真,他们所追逐的风筝似乎象征着一种希望,似乎象征着光明。从繁华温暖的小镇,到后来民不聊生的战争之地,人们以及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而故事中的“我”也因为愧对自己童年时的玩伴而久久无法释怀,虽然“我”一直在战火当中努力奔跑,虽然“追风筝”的比赛也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无法掩盖我曾经对哈桑的愧疚。
在那场充满着心理伤痛的比赛当中,最初“我”与其他小伙伴一样为胜利而奔跑,但是当我追到风筝之时,我为了避免受到其他孩子的欺侮而为哈桑设计出了偷盗的场景,赶走了他。在当时的场景下,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不久后,不堪的回忆涌上了我的心头。在我今后的成长岁月里,这一段往事如同警钟一般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回想,“我”本是一个善良的人,但在那时却做了和侵略者同样可恶的事情,这段痛苦的回忆在我与索拉博关系缓和后,才逐渐有了解脱。
追风筝的游戏在我们看来,无疑是童年的快乐时光,在这部小说当中同样也是诚实的试金石的存在。在成年人的眼中,追风筝更是象征着追求希望与光明,更是象征着不屈服于命运的倔强。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展现出来的却是作者对心灵的一种救赎。阿米尔相比于其他人来说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了在这个世界上最理解他的人,同样也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意义究竟藏在了哪一根远方的风筝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