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时候容不得我们去想像,当我们躺在病床上时,就很羡慕不生病的样子,随便吃喝拉撒睡;当我们健康时,却不再去珍惜这种光阴,以习惯的心态去接受这是理所当然、应该的。如果我们有人像《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一样,看不见、听不见、说不出的时候,估计大部分人都得崩溃,但是她却以顽强毅力学会了阅读、学会了说话、掌握了多国语言,经常进行慈善演讲,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明、让残缺的身体更加刚强,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靠什么能支撑她成为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就是战胜困难的信心和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面对挫折,顽强不屈。
海伦在出生19个月就因为一场疾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成为了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但是她面对这所有的一切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对生命进行顽强的抗争。在学习抽象词“爱”就无法理解,可是依然坚持,通过玩串珠游戏犯错误时的思考明白了“想”这个抽象词,一步步思考终于弄明白了“爱”的意思。我们正常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学习弄懂,而海伦却通过不断思考、不断摸索,面对挫折不放弃,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坚定信心,坚持目标。
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17岁时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进入坎布里奇女子学校读书,第一次同视力、听力正常的人学习,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原计划5年的课程,她3年就完成了。她通过用手识别盲文、用打字机回答问题的考试方式,用时约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哈佛大学的考试,英文和德文还得了A(优)成绩,海伦终于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做事要有信心,坚信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有目标,通过不断努力按照计划完成目标,不能在挫折中失去自我,要有越战越勇的信念。
善待他人,感恩社会。
海伦大学毕业后,善待身边的人和社会需要帮助的人,用一颗爱心点亮聋盲人的世界,并通过写作、演讲等帮助其他人。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在她的推动下,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楷模。对于我们来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家人和他人,为企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奉献自己绵薄之力。
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唯有珍惜当下、善待他人、努力奋斗,才能让心灵更加明亮、胸怀更加宽广、生命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