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2015年,随着刚果(金)华刚一揽子项目的再次启动,中铁八局海外工程分公司从大本营金沙萨转战刚果金腹地卢本巴西和卡米纳。面对新的征程,海外分公司充分发挥集团海外核心作用,以中铁海外建设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等不靠,积极谋划,率先派出精干力量一行八人深入现场施工调查。调查组以两辆皮卡,配上干粮和饮水,满载公司前后方同志的希望上路。从卢本巴西到卡米纳短短580公里的行程,调查组却要跨越异国的原始沼泽和无人区,穿过与世隔绝的原始丛林和土著部落,调查组的同志们在得不到任何外界补给的情况下,以天为被,席地为床,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凭着中铁八局海外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大无畏精神,历时三天两夜,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中铁八局的海外将士,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集团公司的海外事业发展画上了厚重的一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非洲大地上诠释着可歌可泣的传奇。本文以参与此次调查的同事工作日志为蓝本,力求还原那些国内无法想象的困难和险阻,谨以此文向中铁八局奋战在海外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一部分 出 征
卡米纳(kamina)位于刚果(金)东南部,海拔1000米,公司的新项目主营地所在,距离卢本巴西矿业重镇科卢韦齐市280公里,与北京有六个小时时差,调查组此次调查的路段就始于卢本巴西,终于卡米纳,全程约580公里。由于交通不便,二十五万人的卡米纳市区,各种生活物资极度短缺,就连基本的水桶、碗和盆之类的东西都只有依靠自己的皮卡车托运进去。在做好“出征”的各项准备工作之后 ,调查组于7月24日早上6点钟从卢本巴西启程,挥师卡米纳。此行行进路线为卢本巴西(lubumbashi)、科卢韦齐(keluwizi)、sokele、kinda、kamina。披着雾气,踏着黎明,两辆皮卡车载满了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静静地向前进发。
卢本巴西至科卢韦齐相距300公里,道路情况相对较好,三个半小时,调查组顺利抵达科卢韦齐。但调查组并未因为前段的顺利而庆幸,大家心里都清楚接下来的路才是真正的考验。可实际上,接下来的考察远比大家想象得更加艰难而传奇。
科卢韦齐到sokele约100公里,基本处在无人区内,没有电话网络,没有任何补给。开出40公里后,黄土路陡然变成了一条全部由白沙填筑中间堆出半米的路,路面完全没有小车行驶的痕迹,只有两条被载重卡车碾压过的,似铁轨一般永无交集的轮迹。这是一条我们必经的沙路,车里的每个人都把心给绷紧了,是的,这样的路一直陪伴大家走完这趟旅程。科卢韦齐至sokele 全程不过100公里,在国内,高速公路只需要一个小时,可同样是100公里的路,我们一小时只前进了不到100米。沙路上沙子堆积到半米高,负重的皮卡车只能凭借惯性高速通过,而速度与安全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沙路上高速前进的车辆就像处于一个失重状态的气球,随便给它一个力,它就可以飘走,朝路边的大树或岩石方向冲去。为了保证安全,车辆不得不压低速度,可是发动机转速一旦上不去,车就陷在沙地里,而发动机转速也不能一直保持高速旋转,不然这样离合器片会被烧毁,车辆即刻报废瘫痪。各种矛盾的因素汇集在一起,一行人心里都没有底。
夜幕将要降临,调查组已深入刚果(金)的腹地无人区,皮卡车终于陷入沙地里,无法前进,更不能后退。此时调查组与外界的通讯已完全中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大家的心里越来越紧张。前方还有没有路?若有岔路该走哪边?车辆能否过得去?树林里有没有不安全的因素?车辆能否坚持到我们到达目的地不出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第二部分 遇 险
中铁人从不因困难而退缩,哪怕是在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调查组当机立断,全体下车,挖沙解困!
夜色已经降临!调查组成员们手拿铁铲将沙子一点点的掏开,而非洲原始丛林里的蚊子和毒虫也抓住难得的机会,不停地发起进攻,瞬间,每个人不论是暴露的身体部分或是衣服遮挡的部分都被攻击,尤其是耳朵以及头发首当其冲,挡都挡不住,赶也赶不走!在这样一段200米的沙路,我们的皮卡车接连陷在沙子中5次。4个多小时时间过去了,因为不停地掏沙和推车,每个人都已筋疲力尽。从路过的两个当地人那里得知,调查组距离今天的目的地sokele还有40公里!若是平时,40公里的路大家肯定会高兴得跳起来,但是这里的40公里,每个人只能心里暗自发慌。皮卡车在这200米路上已经陷下去5次,前方还有40公里,过了40公里路还要走180公里路才到终点!革命没有回头路,既然前进了,哪能再回头!调查组请两个当地人作向导,他们答应带“友好的中国人”去前方20公里的村子,他们说那里比丛林里安全,可以“过夜”。在他们的带领下,调查组继续上路。
皮卡车驶离了沙路,驶向丛林深处。这是一条不是路的路,但是或许曾经有一辆卡车从上面走过,于是便有了路。两台皮卡车始终前后呼应,前方车看不见后方车即停车等候,发现问题及时帮忙解决。此时丛林的温度已经下降到15度。趁着月色,车队在夜里又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地开了2个小时。当地人本来就没有路程远近的精确概念,一会儿是还剩下8公里,当走完8公里后又改口说还剩下9公里。在这样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调查组提高了戒备,但只能向前走。借着树影中的月光,大家恍惚看见了几个土屋,向导说他们觉得有“安全感”的村子到了。我们一下车,当地土著人就蜂拥着围过来,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当地土语,向我们要吃的,要喝的,虽然听不懂,但还是能猜他们的动作,接着就有人开始问我们车上向导,货箱上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这么重。一个个都不停地用土语交流着,他们那一会儿大笑一会儿交头接耳的动作让我们不禁头皮发麻。片刻间,两台皮卡车就被土著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人心惶惶,原本以为这是个可以安顿的地方,可现在看来心都倒灌一口寒气,唯恐发生不可控的情况。于是大家迅速上车,皮卡车当即发动、挂档、轰油走路,留下车后一片风尘。
皓月已当空,每个人都被倦意围困,筋疲力尽。车辆行驶了几公里后,当我们以为已经解困的时候,车外传来了流水的声音。横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30米宽的湍急河流!
第三部分 断 路
湍急的河水,还有涌动的暗流,露出水面的木桩和石头让人心生骇意!水下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司机根据河岸的车轮印判断,大卡车是能渡河的。可我们的载重皮卡车,不仅满载货物,还坐满了调查组成员,谁敢贸然前行?若强渡失败,车就会困在河中央,若停滞不前,在无人区更有可能遇到不测。巨大的压力摆在了调查组每一个人的身上。夜已深,在探明河流情况之后,调查组下定决心,涉水过河!皮卡车小心翼翼一前一后地进入河中,第一台车很顺利地渡河成功,第二台车在河中最深处,突然遇到了暗礁,皮卡受力后猛然水平旋转了45度直接朝河岸的礁石上冲过去。调查组惊魂未定,以为车这样就废了,万幸的是,原以为布满礁石的河岸全是堆积的沙子,车辆主体未受损,只是防撞栏被撞坏,有惊无险!
此时,调查组在车上已经呆了整整18个小时,除了早上吃了一碗面条,期间只补充了少量饼干和矿泉水。每一个人都已经到了只要坐下来,就能立刻睡着的地步。两位司机更是全凭意志力在强撑。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车辆又在路上颠簸了将近两小时,终于看见了5辆卡车停在路边,向导告诉我们sokele已经到。几间茅草屋和一块堆满了黄沙和垃圾的空地,就是我们的今天的目的地sokele。调查组已无暇顾及什么脏乱差了,拉开睡袋裹着身体,围着两辆车就沉沉睡去。其余卡车上的当地人,一直不停放着非洲的音乐,让异国的夜晚多少有了一丝生机。
经过一夜的休整,调查组成员都恢复了状态。今天的目的地是kinda,大概100公里。为了人身和物资安全考虑,我们赶着黎明又开始进发了。前往kinda的路和之前的路一样难行。有了昨天的沙地驾驶经验,皮卡车现在能一口气行驶好几公里了。但如此窄的单行道,若前方来个卡车,完全没有办法汇车。说曹操,曹操到,在进发了20公里后,前方一辆大卡车赫然耸立在道路中央。卡车满载着货物和人物,车顶上和车后方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汽油桶,一看就是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一幕让调查组每个人倒吸一口寒气。经询问,这辆车已经坏了半天了,卡车司机说还需要半小时就好,听多了当地人的保证和承诺,我们对他们的说法不抱任何信心。于是一行人拿着砍刀和铲子开始修造便道。作为施工单位,修造便道是我们的本行,不过在丛林里全靠人工开挖,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具体而客观的,不仅工具有限,还要担心草丛中可能出现的毒蛇、毒蜘蛛等生物。经过两个小时的开凿之后,一条便道出来了。我们的皮卡车顺利的再次上路!当车辆前行至距离kinda 15公里的时候,前方又有卡车停了下来,我们前往查看,完全是吓了一跳,前面一共有5辆卡车横在路中央,车上的黑人有的在道路旁边生火做饭,有的在睡觉,有的在修车,还有的在聊天,小孩子在妇女的怀中天真地玩着,路边还有人收听广播,好一片当地生活的浓郁气息!经了解,最前面一辆大卡车在陷在沼泽地里,传动轴坏了,车陷在路中央向右侧30°倾斜着,已经陷了一天时间,说现在已经换好了零件,只需要等30分钟就好。此时是中午12点,整个调查组人困马乏。更紧急的是,车上的燃油已经不多,马上要见底了,原本一箱油可以跑600公里,而我们当前才跑了100公里。路上没有加油站,而我们距离终点还有100多公里路要走!怎么办?现在身处无人区,信号全无,调查组已和外界失联了两天,若被困住,想放个消息叫救援都不行。没有办法,这么多卡车都挡在前面,便道无法开凿,只有等待和祈求卡车早点修好,并且在我们前面的卡车都能顺利通过沼泽地,哪怕其中一辆车陷在其中,我们都只能“望洋兴叹”。
第四部分 胜 利
实在是太饿了,大家把发电机抬出来,插上电磁炉,倒上矿泉水煮方便面。吃了午饭后顿时睡意又上来了,于是就躺在车旁边休息。想睡又不敢睡,蚊子和苍蝇就在我们身边盘旋,像轰炸机一样不停发出声响。在非洲,蚊子会传播疟疾,芒果蝇也非常可怕,还有地上爬来爬去的张着血口的红蚁不停地往衣服里蹿,爬过的毒蜘蛛也更是防范的对象。但是大家一坐下就睡着了,厨师老林也因此着了凉,进而引发了疟疾。在这种情况下引发疟疾非常可怕。若不及时治疗,几天内疟疾原虫会进入大脑,然后就回天乏术。我们何时能走出丛林还是个疑问,可是病员必须及时治疗才行。当前的困难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集中。前方情况不明、燃油枯竭、病员医疗、通讯中断、周边全是危险生物、当地人善恶莫辨。但是,中铁八局的海外人,从来不会向困难低头。在危机面前,同伴的生命高于一切!调查组用随车携带的有限药品缓解了厨师老林的疟疾病情,从当地卡车司机那里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了100升柴油,解决了燃眉之急。到了晚上,气温骤降到10几度。调查组生起一堆篝火,用木棍叉着随车带的罐头加热充饥。大家晚上钻进睡袋,紧挨在一起取暖睡觉,这样防止随时可能出现的蝰蛇、蝮蛇、毒蜘蛛、蜈蚣、蚂蚁等毒害,也防止当地人可能出现的不轨行为。凌晨四点,调查组全体被冷醒,之后再也睡不着了,13度的温度让每个人牙齿都在颤抖。然后就这样一直挨到了天明。
这是非洲大地黎明前的黑暗,一束一束的月光穿过树枝,伴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散去。夜是漫长的,也是寒冷的!但是,当阳光升起的时候,一切黑暗都被驱逐。在当地友人的帮助下,调查组在道路旁的丛林中找到一条皮卡车能走的小路,皮卡车终于越过卡车冲出了沼泽!两个小时后,调查组抵达到了kinda。这里终于有了现代文明的痕迹。有手机信号,有食品补给,调查组终于和外界联系上了!此时此刻,公司所有的人都在牵挂着调查组的同事们,到处打电话,通过沿线的兄弟单位四处打听调查组的行踪,这份情谊让人动容!
之后从kinda到kamina的公路就好得多了,老林厨师的疟疾也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事后的一个深夜,我在国内通过QQ和参与此次调查的一位同事聊天。我说,“兄弟,你们这一路太辛苦了,咱们都是同龄人,但是和你比,我太惭愧了。如果有需要,尽快开口,我们在国内的同事们义不容辞!”隔了许久,他这样回复于我,“兄弟,你要知道,我们做的一切,都是职责所在,必须去做而已。如果换做你在这里,一样会和我们一样义无反顾。我们这里网络非常不好,如果方便,请公司向我们的家人报一声,平安。”看到这里,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本次卡米納施工考察,只是海外分公司海外征程中一件极为平常不过的小事。海外事业充满了惊心动魄的不确定性,海外建设者们更是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换来非洲大地的改天换地。随着中铁八局建设者的到来,我们将在这里扎根,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彻底改写这一地区落后的状况。我们将在这里书写历史,书写属于中铁八局建设者的传奇!
执此经历,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