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详情页

我们的二十年│《企业故事会》作品展播(四)

时间:2023年07月06日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字体:

  2023年,是集团公司成立20周年。20年来,集团公司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运行量增质升,基础工作更加扎实,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员工幸福感全面提升,开创了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集团公司将按照隆重热烈、务实节俭的原则,将集团公司成立20周年与第三届企业文化节相结合,开展庆祝活动。《企业故事会》作品展播活动即是本次系列活动之一。所展播的企业故事均为集团公司各个岗位的中层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期间,围绕“奋斗为本,奉献为荣”核心行为理念,讲述的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

  《八局版“爸爸去哪儿”》

  讲述人:冯德礼(华南区域管控稽查队副队长)

  《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曾经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引起过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热度,而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家小朋友哼哼经常问的一个问题。“爸爸去哪儿了呢?”每一次孩子问到这个问题,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哼哼出生的时候,是妈妈自己开车去医院做的检查,进的产房。因为当时正值中老铁路建设的关键时期,爸爸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出生后第三天的半夜里,爸爸才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短暂的相聚之后,又义无反顾地奔赴工地。甚至到今天,我身边的朋友们还时不时地调侃哼哼:“你的户口都是我们去政务中心上的,你说我们是不是才是你的爸爸妈妈啊。”

  长大的日子里,一有节假日,妈妈就带着哼哼投奔爸爸,南下广东,西赴贵州,尽量减少幼儿阶段父亲陪伴的缺失。所以,传说中孩子不认识爸爸,管爸爸叫“叔叔”的场景并没有在我们家上演。不过要看到爸爸也没那么容易,早上起床爸爸已经去工地了,晚上睡着爸爸才回来。怎么办呢,去工地呀,一路颠簸崎岖,哼哼下车时已经无精打采。远远望过去,工地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爸爸也被晒得黑里透红,确实没那么好辨认。

  作为补偿,爸爸也会给哼哼买玩具。一个女孩子拥有的玩具不是芭比娃娃,而是挖挖机和火车模型,哼哼自己在家用积木铺桥架路,玩得不亦乐乎。父女俩每年回老家的保留节目是在山上蹲守,直到看见成贵高铁列车从隧道呼啸而出,趁机再被爸爸科普铁路修建常识和高铁工作原理。四岁的哼哼生日礼物是中国地形模型和地球仪,这下,不管爸爸去哪儿了,心里都有底了。

  再大一点,哼哼开始认字了,最早认识的字都是公路两边工地、桥梁和桥墩上的标语,不论写的什么都会兴奋的大喊“是中铁八局“。”外出路过工地总是问,“是爸爸的工地吗?” 在爸爸的宣传和带动下,哼哼很自豪地对自己的小伙伴说,“中铁八局是最棒的,因为是爸爸的局。”看到漂亮的桥梁、建筑,哼哼很笃定的宣布:“肯定是中铁八局修的。”

  现在哼哼已经快上小学了,更懂事了,管得也越来越宽。每晚和爸爸视频,都先亲切地关心“爸爸今天又在哪儿啊”,然后就是严肃的提问“今天你学习强国了没?”爸爸在家的时候,哼哼每天更是要亲自监督爸爸完成当天的学习强国任务才开始玩。爸爸的强国积分不断攀升,哼哼功不可没。每次爸爸回家,哼哼都会督促妈妈去机场车站接,哪怕错过接她放学也没关系:“爸爸工作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再让他一个人坐地铁回家。”

  爸爸还会去哪儿呢,答案似乎也不那么重要。因为不管爸爸去哪里,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不管爸爸在哪里,哼哼和爸爸都会相互关心、惦记。

  《将青春挥洒在物资“战线”的巾帼标兵》

  讲述人:冉兵(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

  “信念虽然不是钢铁,却能铸造出一条坚实的人生之路。”1994年12月,初入单位的张小郁被分配到了中铁八局一公司第九项目部负责施工的洪家嘴隧道从事防护工作,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好多职工都不想被分配来这里上班,她内心也不由得打了退堂鼓。张小郁的父亲是成铁一公司机化司老职工,当他看到自己的女儿犹豫不决时,她说道:“爸爸相信你!”也正是因为这一句“我相信你”,张小郁便下定了决心迎难而上、绝不退缩。

  时间一晃20多年就过去了,张小郁从一公司第九项目部开始,辗转巴南鱼洞项目、中老铁路项目、墨脱项目等10余个项目建设,她从防护员、小型机具驾驶员、看守、后勤等基层岗位做起,最后到物机系统内业管理员,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懈努力,不断进步,始终践行着永不言弃、无私奉献的信念,用行动诠释着“奋斗为本、奉献为荣”的企业核心行为理念。她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一公司“三八红旗手”“先进女职工”“优秀共产党员”。

  勤学苦练,永不言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996年4月至1997年,张小郁在一公司一项目部巴南鱼洞挡墙工程队,那时候的工程队什么苦活累活都是自己动手。作为一名身材娇小的女职工,她在钢筋工工班里什么苦活累活都做过,心里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但是为了父亲的期望,她始终没有选择放弃。

  2000年6月至2003年,张小郁在南滨路慈云寺大桥滨江路、烟雨路从事物资管理工作,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物资管理,对于初出茅庐的她可谓是一窍不通,这时的她觉得陌生而又迷茫。有两条路摆在了她的面前,一条路是继续在工班打杂,又累又脏还学不到什么专业技能;第二条路就是从零开始好好学习物资管理,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第二条路。“爱学、爱问、爱看、爱做”的她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别人中午休息她还在看物资管理办法,就这样边做边学很快就适应了物资管理工作。

  令她记忆犹新的是有一个大热天的中午,来了很多碎石排了很长的队等着她去验收,大概有二十几车,后面还在陆续来,心里想着别人都在睡午觉自己还在外面收碎石,太辛苦了,心急的她一下子就没有控制住泪水,就在原地放声大哭了起来。“这是爸爸给我的工作,我会把它干好的,不能搞丢。加油!”就这样她不断地鼓励自己,擦干泪水继续认真的完成验收工作。

  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2008年至2009年,张小郁在贵阳花溪大桥项目部从事物资管理工作,那时项目部一共在四个租赁站租了材料,一次她去其中一个租赁站退材料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他们在私下偷偷转运项目部的材料,为了封住她的口,对方当即给了她2万人民币。她愣住了,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钱,这对她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诱惑和考验。她心想:“他们给了我2万,也许他们搞了我们4万、6万或者是更多的材料。”于是她果断地拒绝了对方,回项目部后立即给领导如实反映了这件事,项目部领导同事都为她的行为点赞。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2004年至2007年,张小郁在江南体育馆至四海路项目部,周转料租回、退租管理工作琐碎复杂,原有的台账登记表格不太适用于实际情况,她就自己做了一个台账登记表格,租赁数量、租赁累计、退料数量、退料累计,还有未退数量在一个表格上一目了然。当时一公司机关业务部门人员到项目部检查的时候,还特别表扬了这个表格,一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还有一次是2013年至2017年,她在合川项目部同样从事物资内业管理,这几年她经历了很多,为了项目部的管理和利益,她和外协队伍斗真碰硬。“在物资管理上我们必须较真,一定要坚守住阵线,一定要记住我们是执行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一次项目部处理废旧物资,装了满满的一大车结果过磅才14吨多点,她心里估摸着至少得27吨以上吧,她立马就向物机部部长汇报并强烈要求收废旧物资的老板重新复磅,果然复磅结果28.6吨,收废旧物资的老板当时对她威逼利诱,但她并未妥协。因为她的执着坚守,合川项目部也顺利通过了各层审计的检查,物资的收发存、物资扣款 、废旧物资处理、物资的调进调出都没有问题。

  初心不变,勇挑重担

  “在我看来,人的生命,有物质生命,还应有精神生命。入党,赋予我精神生命,赋予我牢记初心、勇担重任、甘于奉献的精神。”张小郁自豪的说道,能加入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是我这一辈子最光荣的事情,入党这一想法也早在张小郁的心理萌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2016年6月张小郁向一公司合川项目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的培养和考察,确定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此后张小郁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党章党史,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2018年成功吸收为预备党员,每个季度的支部党员大会上她都会认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2018年5月份,她调入到磨万项目部从事物机系统内业工作。初到项目部,她就被赋予了艰巨的任务,物资系统从开工到现在的资料重做,全面清理所有外协队伍材料扣款、甲供材料进出台账、采购进账等……当听到这些工作内容时,她深感任务艰巨繁重,甚至都萌生出了退意,但她内心不经意想起了我是一名预备党员,不可能这点困难就把自己给打倒了,她坚定地留下来了,凭借着自己从事物资系统20多年累积的的工作经验,开始细心埋头苦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历经8个月紧张忙碌后,张小郁圆满完成了任务,成功通过了组织对她的第一次考验。紧接着一公司开始抓物资的“三超一漏”工作,她继续认真梳理项目部的材料超供料、超扣款、漏扣等,一刻也不敢松懈和停歇,全身心投入到了该项工作中,迎难而上,紧张有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努力终有结果,在 2019年9月,她正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继续为中老铁路“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地付出着。中老铁路通车后,她没有选择安逸的内地生活,主动申请到了海拔4200多米的墨脱项目部,再次开启了她的高原工程之旅。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一名新党员,张小郁处处以身作则,尽心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时牢记党的宗旨,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将自己的青春岁月挥洒在施工一线,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她”力量。

  《争做八局“星青年”》

  讲述人:李彪(城通公司副总经理)

  青年,是最具有挑战和压力的时期,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自我超越,才能走向成功。中铁八局的“星青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他们勇往直前,不断追求梦想和目标。

  2017年,一位精干的小伙子,随着中老铁路的开工,来到了老挝,他就是中铁八局老挝铁路项目部现场技术人员潘红,因老挝旱季长达半年之久,温度高,紫外光线强,加之长年在施工现场工作,他的皮肤几个月就已晒得黝黑,与当地人差不多了,到了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的攻坚年时,他已被当地人称为“老挝人”潘红,被同事称为“黑人”小潘。

  先让我们从“老挝人”潘红这个称呼开始讲起,众所周知,中老铁路是两国两党国家主要领导人亲自参与部署的工程,开始就定调了,要建设成“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就是说我们不仅仅修建铁路,还要把中国技术和中国文化传播过去,建立长期中老友谊。因此,我们进场就与当地政府、学校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当地学校经常开展足球比赛、拔河和书籍、学习用品等捐赠活动,同当地高校经常在中国传统节假日端午节,春节期间,组织员工与当地学生一起包粽子、写春联、贴春联等活动,增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在这期间,当地一名在中国留过学的老师与潘红建立了深厚的国际友谊,他邀请潘红到他们班讲解铁路施工知识,这件事可难为了潘红,一是学生们不懂中文,他不懂老挝语,只能靠中间老师翻译;二是如隧道、连续梁等专业词汇,老挝语里面根本没有,只能通过英语翻译。后来,在项目部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他收集了现场施工图片200多张,施工动画片15部,自己绘制图片28张,上课5节,圆满完成这一国际任务,被学生们亲切称呼为“老挝人”潘红,后来在中老铁路运营期间的招聘中,其中的13人被老中公司录用,这里面也有一份他的功劳。

  再讲讲“黑人”小潘的故事。我记忆深刻的就是2021年底中老铁路琅勃拉邦车站的“保通战、攻坚战、比武战、协作战”。中老铁路定于2021年12月4日老挝的国庆日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老挝总理通伦在万象同时启动开通仪式,全球35个国家及地区直播。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到了2021年9月,车站主体工程才完成过半,车站广场的配套设施、绿化、旅客通道、电梯等还未开始施工,但整个车站施工范围内确有5家单位相互交叉施工,聚集了老挝工人、越南工人和中国工人共500多人,当时国内因疫情还在严格的封控,老挝却处于半放开状态,到处都是“阳人”,要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2个多月完成车站建设,难度大、任务重。为了控制疫情,项目部当时只能派少数几个人在现场,这时候你会经常在现场看到,一位皮肤黝黑,操着半生不熟的老挝语、川普和时不时崩出几个英语单词的小伙子在指挥着一帮“混合军”干活,他就是“黑人”小潘,从现场技术交底到过程管控、验收和工人管理,几乎由他一个人完成,经过2个多月的日夜奋战,终于在11月24日,施工内容全部通过验收,标志着项目部打赢了这场“保通战、攻坚战、比武战、协作战”,也得到了各方的认可,老挝交通部副部长在现场竖起了大母指,在他们看来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被我们提前完成。

  2019年7月,踏出大学校园的赵菁芳,加入到城通公司大家庭,开启人生的新旅途。对她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来到成都地铁9号线项目部的第一天,赵菁芳看着办公室每个人忙碌的背影,心中充满对工作的激情,想的是如何能为同事分担一点简单而琐碎的工作。这时,工经部部长递给她一摞施工图纸,接过图纸的赵菁芳脑海里充满疑惑:“干工经需要看施工图纸吗?”直到部长的一番话解开了赵菁芳心中的疑惑。“干工经看图纸是我们的必备技能,不能只依赖工程部帮我们分析图纸,我们自己要熟悉图纸、了解施工工艺,签订合同时才能考虑的更全面,合同条款才能更加合理。”也正是这句话,使赵菁芳在工作中多了一项技能,拓展了她的知识面,使她更好地切入自己的工作。

  同时,赵菁芳也收集了很多商务相关制度文件,每天抽空阅读、学习。她说,“只有先学习领会了相关的制度,才能更理解工经工作如何开展更顺利。” 相关制度的学习使得她对工经工作感悟更深,基础业务与繁杂的资料整理工作,并没有使她感到枯燥乏味。回忆自己短短一年的见习期,赵菁芳说道,“当时的工作很充实,看到自己把资料整理的整整齐齐和完成工作后得到的认可,我感到很满足。”

  2020年8月,赵菁芳被调入成都地铁13号线项目部。项目管理团队开始组建时,就定下了“跑步进场,勇争第一”的奋斗目标。前期分包队伍引入、招标及合同办理工作十分繁琐,任务量大,紧迫的局势没有给赵菁芳更多的时间慢慢去适应,随之而来的是应接不暇的工作,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骤然而至,不分白天、黑夜的连轴转,常常加班至深夜,同时也得了“星青年”称号,但干好工作的热情没有被压减,反而迫使她静下心,主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困难随之得到消解,并随着项目施工进度的推进,逐渐得心应手,在该项目部工作期间,她累计负责具体办理了28次的合同招标、42次合同签订、1000余次月度收方计价及2.0平台流程办理。为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迅速熟悉各项业务,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向商务部部长学习一些项目成本核算思路,以此来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在同事们的悉心教导和自己不断摸索中,她也逐渐成长为商务管理的业务骨干、业务能手。就是在这些日常平凡、枯燥工作中,她逐渐积累经验,开始慢慢成长。该项目先后取得全线首座车站桩基开工、首站封顶、首台盾构始发、首条单双区间贯通等多个进度第一,业主下达节点目标16个,全部得到100%实现,这些成绩,也有一滴属于她的汗水。

  2023年5月,被委以重任的赵菁芳来到了城通公司成都片区商务中心,开启了她在城通公司的第三段征程。一来她就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得到充分发挥。她总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提前做好即将施工作业的招标工作,每次招标开始前,都会详细了解工程的相关情况,收集具备条件的相关队伍资源,争取能够在招标比价中做到优质、优价。在招标文件编制和合同条款拟定时,她更是结合之前分包管理、合同履行中遇到难点、痛点去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可能发生的分歧和费用索赔问题,对每项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设置修改都与涉及的部门之间进行深入透彻的交流,避免以后在执行时,因合同条款不明确而产生纠纷;从招标文件的制定,到合同评审再到合同盖章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好自己的第一道关口,尽最大可能将不利因素预先消除。

  初心一如来时路,面对艰难的工作环境与繁重的工作任务,赵菁芳沉得下气,静得下心,始终坚持着,没有因为重复的工作枯燥和繁杂而放弃。在她眼里,工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奉献。

  “不是每个人都能站在舞台中央,立足于闪光灯下万众瞩目,哪有那么多的星光灿烂,我只想做浩瀚宇宙中的小繁星,默默干着平凡的事,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因为有了这些平凡的以“奋斗为本、奉献为荣”的星青年们,中铁八局才能有如今如此辉煌成就,我们未来才能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