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征善战 再铸辉煌
——贵阳指挥部贵广引入征战记
题记:集团公司贵阳指挥部1000余名干部员工,在贵广引入贵阳枢纽工程中栉风沐雨四年多,用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构筑了一条通往现代文明的钢铁大道,用真情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让八局铁军风采再度享誉大西南。
序 曲
在我国的大西南,一条新建高速铁路正从贵州贵阳,沿广西桂林、贺州,缓缓伸向广东广州。2015年1月1日,这条钢铁巨龙将背负着3400万苗岭儿女的百年梦想,奔向大海。这就是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电气化高速铁路——贵广快速铁路。
集团公司承担了贵广引入贵阳枢纽“两站一区间” (改建贵阳站、新建贵阳——贵阳北区间和新建贵阳北站)的施工任务。
自2009年8月进场以来,参建员工把贵广引入称作“困难线”。其实,用“困难”二字来形容已经是轻描淡写了。
贵广引入之难首先在地形上:从望城坡到贵阳北站,相对高差约183米,其中千分之24大坡段,连续长度7.35公里,这在贵州省铁路建设史上是没有的。其次是工程艰巨:地形地质条件决定了贵广引入隧道多、桥多,全线14.65正线公里,隧道6座4650延米,梁桥19座10748.6延米,框架桥13座11721.12顶平米,桥隧总长度占管段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三是科技含量高:全长798米、15跨,最高墩高89米,主跨结构为48+6×80+48刚构-连续组合梁,曲线半径R=600米的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四是征地拆迁难:横跨贵阳市南明、云岩、观山湖、白云四个行政区。五是施工干扰大:贵阳北站是目前西南最大规模的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6局、22局等几家中铁施工企业同时交叉施工;沪昆高铁、贵广高铁、成贵高铁、渝黔铁路以及贵开城际和贵阳环铁等多条铁路在这里汇集。
我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兴建一条与现今贵广铁路走向大致相同的铁路,然而他亦有所虑,“西南地方,地皆险峻,此诸地者,非山即谷……建此诸铁路之工程困难,比之西北平原铁路系统及至数倍。”在当时的中国,修建这样一条铁路简直就是梦想。然而,百年梦想今成真,在“非山即谷”之地,大桥跨越千壑万涧,隧道穿过崇山峻岭,一条快速钢铁巨龙已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弹指一挥间,4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程碑是怎样镌刻的?贵州高铁时代的前奏是如何谱写?撷取贵阳指挥部贵广引入建设这个历史断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新时速。
第一乐章 运筹帷幄勇争先
五年前,贵阳枢纽“6•30”决战的胜利,望城坡隧道让八局人完成了从铁到钢的淬砺。五年后,面对贵广引入贵阳枢纽,他们知道,这又是一块硬骨头。施工中,有许多新设计、新工艺难题需要破解;而在征地拆迁中,又有多少艰难险阻需要克服。
中标后,按照集团公司“快速有序进场,高起点、高标准建贵广”的要求,指挥部立即组织三、四、昆建、市政、电务等公司先后进场。
昆建公司项目经理罗坤强是在工地上接到上贵广引入命令的。刚完成了昆明福海市政立交桥的施工任务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带领兄弟们当天就出发,风尘仆仆地赶往贵阳。
三公司根据贵阳站和贵阳北的工程实际,立即召开党委会,确定了贵阳站和贵阳北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由李连芳、曾垂刚分别任贵阳站和贵阳北项目经理。从株六复线后巢下来的这支队伍,曾在望城坡隧道、客车整备所、客机折返段的建设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什么苦都能吃,啥子工程都能干,怕的就是没工程有劲无处使。接到通知后,他们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背上行李进入现场作施工调查。在掌握情况后,根据施工需要调兵遣将,大批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辆从四面八方迅速向施工所在地集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挥部物资设备部主动出击,立即与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贵阳铁龙经济发展公司、衡水中铁建土工材料制造公司联系,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已到图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物资储备工作,保证了前期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二公司、建筑、桥梁和物流公司也陆续开进现场。1000余名参战将士擂响了会战贵广引入的战鼓。工地上,标语口号高悬醒目,五色彩旗迎风招展,各类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将士们的号子声,交织成一曲曲美妙的乐章,拉开了贵广引入建设的帷幕。
第二乐章 领军人的风采
贵阳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是我国西南地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曾涌现无数风流人物,为国征战,驰骋疆场;也养育和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吟诗抒怀,著书立说,留下了大量的杰出诗作和优美画卷。
自2009年8月挥师贵广引入后,贵阳指挥部就开始了高效运转。而指挥贵广引入这曲美妙乐章的指挥长,就是时年39岁的黄再洪。
黄再洪,一派儒将之风。他是一位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锻炼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刻苦好学的他,参加工作后,从技术员、工程师、项目经理至公司副总经理。在十几年的筑路生涯中增长才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指挥才干,在改貌铁路货运中心施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2011年,改貌货运中心由于原本18个月工期压缩到10个月,大量土石方填筑施工受雨季影响。在工期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严峻形势下,他采取重心下沉,每两天到现场主持召开一次施工协调会,现场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施工中,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进行施作。紧盯节点工期和进度,坚持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北货场新建14线铺架、路基附属、油专线、土南线、南货场8、9线、北货场10-12线、跨线桥、货物仓库、室内信号调试、电力外电引入、设备安装等工程施工。提前进行静态验收和全面验收开通试运营,圆满完成了路局提出的开通目标,赢得了路局和建设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他肯动脑筋,充分发挥各分管领导和各部室的作用。”
“他虽然年轻,但从不摆架子,很有亲和力。”
“他懂技术,会经营,抓管理有一套,能够抓大放小。”
“他关心职工,总是尽力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
“他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积极组织参建干部员工进行施组策划,专项方案的讨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特别关注对既有线施工的各项标准、要求进行培训和学习。”
在贵阳指挥部,谈起黄再洪,同事们这样评价他,他们还列举了许多事例,这里无法一一罗列。
第三乐章 驯服科技第一桥
2001年12月,高空王子阿迪力在孤冷钢索上征服了衡山祝融峰,在世人面前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技艺和惊人的胆量。同月,昆建项目部驯服了在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的科技第一桥——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
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全长798.345米,共15跨,60米及以上的空心墩有6个,最高墩高89米,主跨结构为(48+6×80+48)米刚构——连续组合梁,曲线半径R=600米,在目前国内铁路双线连续梁桥中尚属首例。要安全优质建好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难啊!
业决胜在质量,质量角逐在内功,内功高低看管理。罗坤强和100多名参战员工在建桥之初他们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高标准的目标:科技领先、质量取胜、安全无事故。
2009年6月5日大桥施工图纸到位。6月6日,肩负放线重任的副总工贺明明就带着技术员,身背仪器,在比人还高的茅草、荆棘中定点、测量,仅用1天半就完成了全桥放线。6月20日,协调地方政府完成林木砍伐和土地征用。6月21日,大桥正式开工,钻下了第一根桩。此后,钻孔桩施工快速推进,最快时一天施工18根成孔27米。
2010年12月15日,在大桥开钻后的第543天,大桥5161.62米钻孔桩全部完成,比原计划提前90天,平均日钻孔9.5米,创该项目部有史以来最好纪录。
为了确保大桥的施工质量,项目部对全桥混凝土严格实行集中拌合、电子计量控制、灌车运输、吊车配合漏斗、地泵输送,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在墩身混凝土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一道工序完成后,须经过班组自检、现场施工员检查、项目技术复核、质检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审查5道关口,确认无任何质量问题后,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项目部还一次性投入380万元购入了5套重600吨的整体钢模板,墩柱、托盘、顶帽,支撑垫石一次性灌注形成,保证了墩台混凝土施工质量。
低端市场,质量为先,高端市场,科技为王。由于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的特殊意义,项目部迅速完成了所有施工准备工作,投入200多万元定制了4对挂篮,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制定最佳施工组织方案。
这是一场科技制胜的典范。在小半径(R=600m)大跨度连续梁施作中,他们在挂篮设计中充分考虑挂篮移动的内外行程差,使挂篮左右侧菱形桁架既可同步行走,又可单独控制行走,以挂篮的行走轨迹控制梁体的轴线。针对高墩施工支架、挂篮,百米高墩施工悬臂梁,支架及挂篮的安全性能为主要的安全隐患,为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检测支架、挂篮的变形参数,确保梁体的质量,在支架和挂篮的设计时,对支架和挂篮结构进行检算,保证托架和挂篮的安全系数大于2.0,并对托架和挂篮进行加载预压试验。在多悬臂T构同步施工及复杂的体系转换统筹安排机械设备投入和周转,在每个主墩旁安装塔式起重机进行物资设备吊装,全桥共投入4对挂篮进行悬臂施工,4个T构悬臂施工完毕后,拆除其中3对挂篮进行周转。在体系转换过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先合龙边跨,再合龙次边跨,最后合龙中跨。
2012年10月,大桥建设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项目部及时加强了现场的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调配,参战员工全都上了现场,员工平均每天在工地劳动13个小时以上。指挥部总工程师马文荣多次到现场,亲自制定施工方案、解决技术难题;项目经理罗坤强每天都坚守在施工现场,一身汗、一身泥,声音哑了,人也瘦了一大圈;书记穆承斌、副经理杨德为为了扫清干扰和障碍,给老百姓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确保了大桥的正常推进。在桩基施工中,领工员杨晓弟和几名青年突击队员在地下渗水严重,孔桩遭遇流沙情况下,采取多种降水措施,奋战10多个小时,最终完成了混凝土灌注……
他们就是靠着这种团结协作和奉献拼搏精神,闯过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全桥钢筋捆扎、焊接和制作6000多吨,浇注了混凝土64700立方米。2012年12月10日12时58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注完成,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实现合龙,比节点工期提前了50天。
大桥横空出世,雄姿英发,矫若游龙。为了它健美而流畅的曲线,昆建公司最终用行动诠释了那句工地上使用频率最多的名言:“只有质量没有商量。”以内实外美、高效安全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赢得了信誉和荣耀。
第四乐章 春风化雨金石开
“干工程难,搞征地拆迁更难!”凡参与过贵阳铁路建设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鸟瞰贵阳地貌,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地价贵如金。一条川黔铁路从贵阳的“腰子眼”插过,虽然给贵阳的经济带来了腾飞,但也抽去了相当大的“肋条”。而新建的贵广引入横跨贵阳市南明、云岩、观山湖、白云四个商业行政区,且又是一条重载电气化铁路线,占地量大,房屋、商铺拆迁近50万平米,无凝给这块“富地”插上了一刀,贵阳人民岂能不心疼!
在贵广引入“两站一区间”征地拆迁中,有这样一串串惊人的数字:征地4250亩,拆房49万平方米,迁坟2605座。土地征用费、林木补偿费、房屋拆迁费等多达12种。你不补偿,就阻你工挡你道,严重制约着施工生产的正常推进,成为各参建单位在施工中的一个“拦路虎”。
为确保工程正常推进,加快施工进度,力排外部干扰,指挥部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征拆协调部、项目支部书记为组员的征地拆迁领导小组,组织征拆人员全面调查,摸清家底,认真梳理标段内征地拆迁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地方政府、建设指挥部建立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并根据节点工程的工期安排,超前谋划,制定了征地拆迁周、月、季度目标推进计划,对没有按计划落实的,立即调整思路,重点协调,重点击破。
为了协同铁建办、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搞清正线用地和临时用地范围内的农用物和经济作物种类和数量,征地小组成员就一块地一块地地量,一颗树一颗树地数,一户一户地签认,一村一村地实际了解农田灌溉情况,为征地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征拆协调部长吴胜华每天自己开车跑工地,在4年多时间里,他和各项目书记们踏遍南明、云岩、观山湖、白云四个行政区,共与地方政府和村民协调12700多次。在征地过程中,项目书记和地亩人员顶烈日、冒酷暑,爬山涉水,走乡串户,登门解释,丈量登记,加大感情投入,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尊重和信任。同时,本着地方交付一块地,就开设一个工作点的原则,见缝插针地想方设法为工程施工铺路搭桥。2013年4月,贵阳北站动车运用所原石头村苗圃园主在红线范围内采取抢栽抢种手段,并超出补偿标准漫天要价,致使征地工作受阻,施工用地一拖再拖,制约了整个工程的正常推进。指挥部协调贵阳市铁办、白云区政府,抽调14台挖掘机,5台推土机,7台装载机,20台运输车辆,组织公安、城管、司法、公证、保安、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约1000人,在苗圃园50亩范围内设置警戒线,成功实施围场施工行动,消除了阻挠施工的拦路虎。
在为企业据理力争的同时,广大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对村民的切身利益也时刻放在心上。施工区段的取、弃土场,按设计运距较远,不但运输费用大,而且费工费时,车来人往,总要损害沿途村民的庄稼,污染周边环境,施工中也难免要与地方村民磕磕碰碰,造成更大经济损失。他们就积极协调业主和设计,尽可能就近选址取土,村民不但有一笔丰厚的卖土收入,而且又得到了一块人造良田。在有涉及影响村民交通出行、农田灌溉的情况下,他们都依规合理地修建配套设施,满足村民的通行和灌溉。为搞好路地共建,取信于民,有的项目部还组织干部员工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2003年,贵阳发生50年一遇罕见大旱,贵阳北机化司项目部急村民之所急,抽出机械设备数台,出动人力50多人(次),为村民梳通农田灌溉排水沟800米,清理水井5口,无私地支援驻地抗旱救灾。大关村村主任感慨到:你们铁军就像当年的野战军,我们人民群众一定要像当年支持解放军打“辽沈战役”一样,积极支援贵广铁路建设。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正是这些广大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凭着自己对企业的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呕心沥血,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武器,攻克了一道道难关,拔掉了一个个“钉子户”,为工程的正常推进创造了条件。
第五乐章 强攻北站铸辉煌
贵阳北站难,难在它的工程艰巨:占地393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米(相当于167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共15站台32条轨道线;全站由贵阳北车场、动车运用所、北部疏解区一站场、疏解区二站场组成;区间土石方38.8038万方,站场土石方2166.9336万方。难在它的施工复杂:全站梁桥19座10748.6延米,框架桥10座21975.8顶平米;站线铺轨87.33公里,铺设道岔261组。难在它的协同配合:有沪昆高铁、贵广高铁、渝黔铁路、成贵高铁以及贵开城际和贵阳环铁等多条铁路汇集,在近7公里的战场上,6家中铁字号的施工企业同时交叉作业。
这是摆在贵阳指挥部面前的一块“硬骨头。”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喻修正清醒的认识到,对于建设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工程,它的特殊意义和面临的严峻挑战,指挥部班子有着清醒的认识。经过再三权衡,迅速作出“强攻北站、持续大干、确保开通”的决定,成立了以指挥长黄再洪、党工委书记雷应华为组长,副指挥长曾国行、刘可人,以及参建子公司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每天下午定时在北站召开交班会,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参建单位协调解决各种问题。
首先啃这块“硬骨头”的是三公司机化司项目部。
2009年8月16日,贵阳北站正式下达开工令。一时间,工地彩旗飘扬,机声轰鸣,人头攒动。不到半年时间,管段内4个山头相继搬走3个,整个工地呈现一派令人振奋的大干场面。然而,由于施工设计不断变更,土地征用受阻,工程施工难以正常推进。难道就这样坐等,让时间白白流失吗?项目经理和书记坐不住了,他们召开班子会,就如何赢得时间、争取主动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班子分工,责任到人,重点突破。经理负责统筹管理,作好设备调配和维修;书记负责与当地政府和村镇联系,取得支持,排除干扰;总工负责与业主、设计对接,落实图纸,组织开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让员工学习高速铁路的修建知识。
行动很快见成效。不到3个月时间,机化司已备好大堆料8万方,选好就近优化弃土场3处,征用土地650亩,图纸也相继到位。另外,管内施工便道全部修建完成。
“我们就是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机化司项目经理刘业军坚定地说。
为了确保“6.30”工期目标,将耽搁的时间夺回来,副指挥长曾国行亲自指导制定了八条行之有效的保工期、争提前的具体措施,增加了20余名现场管理人员和12台挖掘机,划定了严格的红线工期,要求干部员工以高昂的斗志勇往直前,重点突破,全力攻坚。仅2013年,机化司发扬关键时刻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硬骨头作风,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了全部600多万土石方中的550余万方,创造了公司单日土石方施工量最高峰超5万方的施工新纪录。
长川歌浩荡,旷野吐豪情。2013年的11月的贵阳,天气寒冷,冻雨不断,北站土建项目部就吹响了决战大关高架桥冲锋号。
大关高架桥横跨贵阳北站,全长331米,为42+4×60+42米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属贵阳市中心环线主干道。根据设计,沪昆高铁、贵广高铁、渝黔铁路、成贵高铁以及贵开城际和贵阳环铁等多条铁路线将从大关高架桥下穿过。由于旧桥跨度无法满足线路设计需要,因此需对原桥0-5号墩6跨旧桥拆除改造,改造内容包括重新确定桥墩位置、增加净空高度以及增大桥梁单跨跨度等,改造后的大关高架桥桥面宽度将从原有的21米增加到26米。旧桥在大关桥拆除封闭施工前,项目部已在大关高架桥旁临时修建了一条1公里长、双向四车道的改移道路,供过往车辆通行。
在“大干六十天,树我新形象”决战中,项目部精心部署,统筹安排,成立了以项目经理覃建明为组长的特别领导小组,三公司总经理周成斌、党委书记陈伟到现场督战,及时调配劳动力和设备资源,为工程的有序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公司本部抽调18名技术骨干,分班次与项目部人员一道轮流值班,积极做好技术指导服务。投入4台挖掘机,2台汤姆洛克潜孔钻,23台自卸车,人休机不停,20天时间完成了45万方路基土石方施工;在爆破作业中,为确保干道行车安全,采取浅孔密布弱爆,设置安全防护屏障。严格检查支架搭设、钢筋绑扎、模板支搭。在主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项目部储备了3000吨高标水泥,调配三条混凝土生产线,五台混凝土臂架泵同时运转,为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提供强有力的设备保障,技术、安全、设备等监控小组24小时现场跟踪,创造了集团公司一次性连续浇筑混凝土5200立方的新纪录。经过57天连续奋战,2013年12月27日,大关高架桥提前3天实现开通。
保尔•柯察金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修铁路,曾经感动了无数人,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在贵广引入,让我们最受感动的还是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铺架……
二公司铺架项目部承担了架设T梁330孔,现浇简支梁4孔,连续梁22联86孔。正线铺轨59.7公里,站线铺轨63.9公里,铺设道岔205组等任务。其中最大坡度为35‰的线路架设,架桥对位困难,技术要求高,在其铁路架桥史上亦属罕见,铺架作业危险而艰苦。受大坡度影响的不仅仅是架梁,还有铺轨,由于铺轨机最多只能铺设16‰的坡度,超过这一坡度的他们只能采取人工铺轨,不仅大大增加成本,还严重制约着铺轨的效率,给工期造成巨大压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铺架项目部没有一个说“退”字,咬紧牙关,用自己的智勇与困难抗争。
广泛战前动员。班子会、职工大会和动员会一个接一个,人人都进入一线战备。“宁掉几斤肉,坚决拿下贵广线,保工期,争提前,一切服从工期需要”的口号惊天动地。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架梁、铺轨计划安排及资源配置方案,对每一座桥梁的架设、每一段轨道的铺设都明确了具体的完工时间和相应的机械设备、人员配置。增加了2名副经理和4名技术管理人员,劳动力800余人,高峰期时劳动力达到2000余人。铺架前方员工每天12小时昼夜轮班作业,早晨六七点钟吃了早饭,要到下午两点左右才能吃到午饭,饭靠送料车顺便带来,有时,途中稍耽搁,或者后方没送料车上去,一直到下午四点钟才能吃午饭。工人们肚子饿了,虚汗长流,但铺架速度却没有降低。长期的疲劳,使员工们心中的愿望变得非常简单,书记李华成说:“现在,最大的愿望和要求,就是美美地睡上一觉。”
从2013年12月开始,铺架项目部一路斩关夺隘,冲过南明河,跨过五里冲,越过圣泉1号桥,直取贵阳北,在211 天时间里完成了正线铺轨37公里,站线铺轨47公里,铺道岔150组和架设桥梁18座318孔。
“6•30”大战也离不开各参建子公司的强有力的支持。2月22日动员会召开后,二、三、建筑、市政、桥梁、电务等公司的主要领导接踵而至,各子公司分管领导长期蹲守现场,帮助项目部清理工作思路,制定推进计划,及时排解施工难题,确保大干快上。八局健儿如离弦之箭,似猛虎下山,各节点工期也喜报频传:
2014年1月13日,完成区间架梁; 3月30日,完成长昆、成贵车场路基土石方30万方和疏解区13座桥桥墩施工;4月18日,完成长昆走动右线大桥千分之35大坡度架梁;4月30日,完成区间上砟和整道,达到交验条件;5月30日,完成上砟、整道、长轨换铺、应力放散锁定,达到交验条件;6月15日,完成疏解区145孔架梁……
这是全体参战员工用拼搏和奉献创造的成绩,这是全体参战员工凭辛劳和智慧编织的神话!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展示八局健儿的风采?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八局健儿的可爱?
尾 声
山河润沃土,沃土育英雄。如今,贵广引入鏖战的硝烟已渐渐散去。在4年多的建设历程中,八局健儿紧紧依靠科技,群策群力,发扬勇猛顽强、能征善战、吃苦耐劳、甘愿奉献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攻克道道难关,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使期盼已久的又一场“6•30”大捷如期而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西南作证,贵广引入是一首诗,他们就是动人的诗句;贵阳北是一首歌,他们就是最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