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详情页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时间:2013年11月28日 作者:宣传部 来源: 点击量: 【字体: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记贵阳铁路枢纽的建设者

初冬的筑城寒意正浓,刚一下车,一股冷空气就毫不留情地顺着裤管直往上窜,面对灰蒙蒙的天空,脑海里映出了高渐离击筑踏歌的悲壮。然而火热的工地一扫我心中的阴霾,豪气干云的工程人再次用辛勤和智慧印证了: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只有完美的集体,没有完美的个人”

作为集团公司成立时间最长、承担工程量最大的一个指挥部----贵阳指挥部指挥长黄再洪,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非常的谦逊和低调。“只有完美的集体,没有完美的个人,我们取得的成绩是指挥部全体同仁和所有参战将士的功劳,你多写写他们。指挥部历来重视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我们七名班子成员都注意掌握现场实际,倾听各项目分部意见,特别是在解决重要问题和做出重大决策方面均采取集体研究方式。只有班子和谐了,才能有勇气克服铁路工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才能夺取最后胜利。”

黄指挥长的这番话笔者在综合部部长陈迪处得到了印证。他说,我们指挥部班子分工明确,但从来都是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是他们最大的特点。改貌铁路货运中心原来是副指挥长刘可人分管,因前期征地拆迁的影响,计划工期严重滞后,铁路局定的开通工期不变,当时铁道部一位专家断言,中铁八局不可能按期完成。进入后期攻坚阶段时,指挥长黄再洪亲自坐镇指挥,分管长昆引入的副指挥长李万明协管市政公司施工的部分,总工马文荣也天天泡在现场,在三公司、市政公司和建筑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最后提前一天开通,为集团公司赢得了荣誉。近期,分管铺架工程的副指挥长刘可人因病住院,铺架工期紧、安全威胁大,分管贵广引入的副指挥长曾国行又主动补位。笔者在指挥部食堂遇见曾国行,他正埋头吃饭,一问才知道,铺架施工现在是24小时人停机不停,他急匆匆吃完了要赶到现场乘两个班轮换时召开紧急生产会。

指挥部党工委书记邓卓力感慨地告诉笔者,分管副局长喻修正每月至少一次来贵阳检查协调工作,集团公司工作组不定期的检查督导,这是我们的动力。今年要超额完成局里下达的任务目标,如果不是班子的精诚团结、砥砺奋进,全体参战员工的务实争先、奋勇拼搏,贵阳指挥部能有今天的可喜局面,简直不可能。

指挥部工程部副部长钱超今年已45岁,经他审核的图纸成千上万无差错,经他攻克的施工技术难题一个接一个。他还被大家称作既有线施工的电子眼,贵阳客站站改及北头信号倒替线路拨接倒边施工,从抬轨、上碴、捣固、补碴,每一道工序他都亲自把关,“既有线施工无小事,”成了他的口头禅。贵阳站岔改期间,年岁已高的岳父因病去世了,此时正值岔改关键时刻,钱超把这个消息瞒了下来。直到岔改施工完成后,他才向指挥部领导请假连夜赶车回家。

年届50岁的物设部副部长郑小凤有着有丰富的物资管理工作经验,她超前谋划,准确地做好物资供应计划,确保工程现场施工。在贵阳改貌货运中心施工中,她义不容辞地为解决现场施工的砼供应守在工地通宵达旦。长昆引入1号拌合站肩负着四个项目部分部的砼生产任务,她不辞辛苦,每天亲自调配水泥供应,确保了拌合站每天的砼生产量的完成。她还教导各分部物资人员要树立把市场当库房的思想,加大现场库存物资盘点力度,尽可能的将库存物资降到最小,减少资金积压,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副总经济师王小明全面负责指挥部验工、二次经营、概算清理、成本管理等工作。由于贵广、长昆没有启动材料预付款,资金非常紧张,为了确保工地的正常运转,积极主动的与业主、监理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保证验工计价的顺利开展,同时及时测算材料价差并跟踪对接,缓解资金压力。他努力钻研合同文件、投标资料,施工方案、查找合同的差、错、漏项目,主动和项目部一起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二次经营推进计划表,经过与相关单位的对接和沟通,取得了初步成果。

征拆协调部部长吴胜华长期穿梭于省市区的相关部门,深入到乡村的农户、居民住户家里做工作。在一次与乌当区政府接洽工作时,突然晕倒,送医院后才知道,他已经重感冒好多天了,一直忙于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去医院。

描出天空最雄伟的“虹”

今年1月8日,贵广引入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云阳双线特大桥合龙感恩答谢会现场欢声雷动,施工人员把头上的安全帽摘下,高高抛起、接住、再抛起……昆建公司贵阳项目部的建设者们用这欢腾的方式表达着心中巨大的喜悦:两座双线特大桥实现了全标段率先合龙,且比合同工期提前了半年。他们用心血和汗水,1000多个日夜的坚守和执着,铸就了一道雄伟的彩虹定格在筑城西北的市区里。

贵广引入圣泉1号双线特大桥、云阳双线特大桥是名符其实的“硬骨头”项目经理部经理助理王磊负责现场施工生产管理等工作,在项目部施工期间面临资金非常紧张、作业人员干劲不足,施工进度无法保质保量完成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在施工现场和外协队负责人、作业人员融为一体,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在施工现场发现进度有问题立刻安排外协队增加人员、设备,经常和工人不分白天昼夜坚守在施工第一线,同事评价他是不怕吃苦不怕累的铁人。在项目部抢工期期间,早和女朋友定了要结婚,为了施工现场的需要,坚决推迟了婚期。

项目部综合部部长张体旭,负责项目部征地拆迁工作,在资金不到位,村民经常阻工闹事、上访事件一个接一个的困难下,他永远坚持一颗永不放弃的信念,不分白天黑夜积极找村民和政府沟通,正是这种信念感动了村民和政府,保证了工地施工用地顺利开展。在云阳双线特大桥横跨三桥南路防护棚架拆除过程中,人流量和车流量相当密集为了不出安全事故他和贵阳交警队不分白天昼夜一起指挥着来往的车辆、人员确保了安全。

群英战北站

新建的贵阳北站是西南最大规模的集铁路、轻轨、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西南地区主要的客运集散中心。贵阳北站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百多台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各显身手,往来穿梭;千多名施工人员精神焕发,踌躇满志;各阶段性工期目标一个个被攻克,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可控。

80后的青年小伙子蒙军十年前通过劳务派遣来到三公司,现任机械化分公司推土机操作手,曾3次被三公司评为红旗设备操作手。贵阳北站有1000余万土石方需要开挖,要求年底全站场完工。他驾驶的大型推土机,赶前跑后,为百余台运输车辆担负推碴任务,常常一干就是15-16小时,成为了广大农民工的榜样。

30岁的田兴铭现任贵阳北站施工道路交通疏导员。今年7月,贵阳北站处于多家施工单位平行交叉作业,每天30余台挖掘机和210余台重型自卸汽车同时在高速运转,田兴铭主要负责道路交通疏导及每台车的轮胎清洗和检查覆盖情况等。有次还因中铁五局制梁厂施工左道占道,致使我们施工受阻而发生摩擦,他临危不乱,疏通道路,新一代农民工的时代精神和豪迈气概洋溢在他忙碌的身影里。

三公司的“星级员工”、“三八红旗手”谢玉英,现任贵阳北站弃碴指挥员。遇到抢工期期间更是起早贪黑,超负荷工作,她都努力支撑着,嘴里总是说,"老同志要给新来的年轻人做表率。"今年7月,她担任起弯刀冲碴场碴车倒土指挥员工作,每天都有30台大型挖掘机和210车重型自卸汽车进行挖运工作,稍不留神,就会有多台汽车在弃碴场"打挤",她常常会指挥完这辆又一路小跑着去指挥另一辆,确保了现场有序可控。铁肩挑重担

四公司贵阳枢纽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们,先后参加了贵广引入的管网改迁和路基附属工程,贵阳火车站风雨棚工程,长昆引入的岩溶整治、边坡绿化及路基附属工程,贵阳北站轻轨一号线站房工程的基坑开挖、边坡支护、车站管网改迁、轻轨贵蛮区间隧道及贵阳北站南风雨棚施工。四公司贵阳枢纽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拼搏和敬业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项目经理胡剑华在施工前就组织技术人员对即将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行调研、论证、评估;在施工过程中,面对新的难题,他组织有关人员、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进行再研究、再论证,工地的工棚灯光彻夜长明。他们熬红了双眼,一个个解决方案新鲜出笼。面对复杂的工程项目和艰苦的作业环境,胡剑华带领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精心编制了施工组织方案,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顺利完成了贵蛮区间隧道的贯通,为贵阳北站全面建成提供有力保障,也为四公司隧道工程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隧道掘进至98米时,36岁的项目总工周常建发现钢筋绑扎锚固不太规范,要求工人立刻整改。其实这个问题说起来也不大,可是周常建不接受一点瑕疵,一板一眼较起真。每道工序、每个细节,他都一一检查到位,因为他的作风严格,工人们也不敢马虎。在项目上是耐心的“唐三藏”,他对徒弟手把手的教学,对工人也不吝啬,一次去现场,有个外协的年轻工人问他钢筋预留的长度,周常建抓住机会,顺势讲起相联的技术问题,他拿出图纸,现场比划,一个符号一个符号讲解,直到小伙子听明白。周常建说,多给大家讲点技术,他们懂得多了,施工更细心,个人也进步。

党支部书记熊国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项目管理及工程建设实际,组织开展了“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等示范活动,开展“比质量、赛技术,比进度、赛工效”等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团员青年奋勇争先,全体职工热情高涨,整个项目部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全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全部提升,“质量上台阶、管理上水平、效率上档次”的工作目标稳步实现,施工进度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走进贵阳项目部办公室,被称为项目“发动机”的工程部只有调度一人,显得有些冷清,原来,十几个年轻人白天都在现场,晚上全在这审图做资料,晚上才热闹呢。

工程部部长詹克华, 26岁的他有着近6年的土建施工经验,在接手隧道工程时,詹克华就把自己埋进了图纸,一个人,一支笔,一个月的夜晚休息时间,他把工程量逐一核算了一遍,隧道的模型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身上总是带着一把卷尺,天天在工地“转悠”,混凝土的厚度、钢筋锚固的长度等,走到哪量到哪,随手拉尺寸,可不能有半点偏差。

铁道工程专业毕业的代烈龙,脑子灵活,细心好学,到项目不久,就接手贵阳项目部施工的全部实验资料干了起来。项目施工的材料众多、型号各异,平均每周要报送2、3批样品去实验室,每份报告一式4份,样品规格、使用部位、分包名称都要逐一核对,格外要求严谨和细心。混凝土浇筑施工,要做同条件养护实验,每浇筑一次,都要做上好几组试件,代烈龙格外用心,这可是要观察记录60天啊。每天早、中、晚,他都定时记录温度,一个温度计怕有误差,他就用上3个来测。

进军铁路建设的“高地”

市政公司承建了贵广引入和长昆引入8个多亿的工程,作为市政公司承建的大型铁路项目,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了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

面对贵广引入大沣一号隧道、大沣二号隧道、区间路基段及贵阳北站动车运用所这么大的工程量,为了打赢这场艰巨的战役,项目经理姚召钦带领着一支年轻肯干、吃苦耐劳、踏实上进的队伍,日夜坚守在施工一线。当项目副总工李国兵回想起这场攻坚战时,感慨万千。特别在谈到项目经理姚召钦在组织8月抢建检修库时的情景,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按照局指的要求,检修库、框架桥以及铺架便线土石方填筑都必须抢在8月底以前完成,项目经理姚召钦坚持每天6点到现场,晚上11、12点才回家。就在抢建过程中,他的结石病发作,家中2岁多的孩子又患有疾病,他顾不上自己的疼痛和家中的情况,坚持抢完工期。

现年56岁,目前项目部年龄最大的施工员胡光泽也毅然接下了现场领工的重任。8月17日晚,胡光泽从现场坐车回项目部,下车时不慎跌倒,摔伤右手,第二天早上到医院检查,显示为骨折。项目部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临时派人接替了他的工作以便让他安心休养,但在午饭后工地上又看到了他带着石膏绷带忙碌的身影。项目经理多次到现场劝他休息,他却说:“这点伤不妨碍工作,还有两天马上就要抢出来了,我可以坚持下来。”胡光泽的这份坚持与责任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员工,激发着青年员工的战斗热情。最终,顺利完成了“8.20”工期节点。

工程部人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他们工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让项目部所有的技术工作都走在了现场施工之前,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终帮助项目部顺利地完成了各个节点工期的任务,部分节点工期还提前完成。

市政公司长昆项目部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现任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张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80后,但却处事成熟稳重,沉着冷静。他和项目书记张春祥一起带领年轻的员工完成着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在今年下半年,长昆项目部工程建设的脚步在不断加快。6月份,瓦窑2号特大桥跨盐沙线段连续梁挂篮悬臂灌注施工方案获得专家论证,瓦窑2号特大桥跨川黔线开始孔桩施工;9月份,实现了瓦窑2号特大桥首跨连续梁顺利砼浇筑;贵阳东站138县道桥完成左幅第一阶段连续梁砼浇筑;10月份,顺利完成瓦窑2号特大桥首跨既有川黔铁路连续梁砼浇筑;10月22日,在建指、局指以及贵阳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拆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确保了贵阳东站施工顺利进行;11月,长昆铁路瓦窑2号特大桥连续梁挂篮施工顺利通过首件评估。

向着胜利前进

建筑公司是一支老牌房建施工队伍,近年来却在铁路土建工程中创造了一系列不俗的业绩。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但在项目班子和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使困难变成了项目练兵的大舞台。

项目经理钱勇均的实干精神是大家公认的。9月的贵阳,连续的阴雨天气造成了项目部弃土场土体滑坡,给后续施工造成了严重影响。他率项目班子成员每天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守夜,天天坚守在抢险现场。他经常穿着雨鞋,有时甚至连雨衣都来不及披上就深入弃土场下方去指挥抗滑桩施工和土方转移。他每天都要亲自检查每根桩的施工情况和施工进度,他的一举一动,振奋和鼓舞着整个项目部的员工,激发了大家顽强拼搏的工作热情。

项目党工委书记梅强,为了突破拆迁瓶颈制约,他亲自率领拆迁人员昼夜奔波,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交流,并下工地、到农户、找上级、跑关系、紧跟踪,以过人的精力和惊人的毅力往来奔波;由于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在寝食难安的日夜煎熬下,身体健壮的他也显得憔悴不堪,眼睛常常布满血丝,终于用智慧、诚心赢得了各方的全力支持,为展开全面施工大战扫清了障碍。

工程部部长方能贵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和项目施工生产任务,高效扎实的工作作风是他支撑起项目工程的一道厚墙。对年轻部员也是倾囊相授。在项目困难之际,从事验工计价的张龙同志突然辞职,他却把任务扛到自己肩上,身兼多职,但却从无怨言。

针对建筑公司少有从事土建施工的实际情况,公司总经理黄玉祥多次到项目部进行专项指导,副总经理倪贵诗也长期在项目部蹲点督战。他们是投入了比土建单位多得多的精力和心血,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业绩。

寒霜傲骨写真魂

电务公司承建了局指挥部管辖的所有工程“三电”迁改工程,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为土建单位的顺利施工扫清障碍。

改貌货运中心总工期仅仅18个月,作为土建施工排头兵的“三电迁改”工程,电务公司贵阳项目部感觉是一天都耽误不起。项目经理严伟滔亲自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跑步进场,他根据图纸对改貌货运中心的施工范围进行反复的调查,对每一条通信、电力线路的起点、终点、走向、产权单位、型号都进行详细的调查登记,并主动和土建项目部仔细沟通,了解施工方案、程序,制定迁改方案,反复核对,以保证土建施工为前提,比选论证确保方案最优,最终确保了工期的按时完成,受到了参建单位的赞誉。

迁改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协调,要做好协调工作,必须拿出百分百的诚心,项目部不但做好本职迁改工作,还常常利用自身专业技术,服务当地百姓,以服务化解难题、消除矛盾。在施工中,随着土建施工的推进,三电迁改项目接到拆除改毛村九组、十组房屋通信、电力线路的任务,这将直接影响拆迁滞后房屋用户的用电、通信设施等问题。时间紧迫,若不立即拆除又会影响土建施工。两难之时,电务工程人不抱怨、不推诿,积极行动,一方面诚恳地和村民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采用临时从其他线路搭接电源解决村民的用电,还贴心地为村民们购买无线电话解决通讯问题。通过连夜施工,最终按期对电力、通信线路完成迁改。

贵阳市供电局的110kV乌大线9号-11号杆线路横跨长昆正线、长昆上下行联络线、东北环左右联络线、贵开左右线,影响数座桥墩施工,而且新建铁路两侧均为保利房开和三联乳业的土地,通过市、区政府一年多的数次协调未果,迟迟无法解决。局指挥部要求在2013年10月20日前完成迁改,项目部很多人都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项目负责人贾兴明日日奔走于保利公司、三联乳业、市、区铁办、建设指挥部、贵阳供电局等单位进行协调,经过数十次的现场调查、数十份的报告函件、数十次的会议,经过不断的沟通协商甚至争吵,各方求同存异,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迁改终于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最终比局指挥部要求的时间提前了5天完工,项目部全体员工此时才松了一口气。

电务项目部在贵州十余年精耕细作,历经长昆线、贵广线、黔桂线、贵阳枢纽、贵阳改貌货运中心到林织铁路站后工程。他们奋勇向前,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将把辉煌的战果写成历史,用坚定的目光展望未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公司作为本土作战单位,几乎参建了局贵阳指挥部管辖的所有工程项目,也涌现出一支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一批批贡献突出的人物,翻开他们浴血奋战的工作日记,每个人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三公司副总经理李连方兼任贵广引入贵阳站项目部经理。该项目工程地处繁华的市区,又紧临繁忙的营运线上,施工难度、安全威胁和施工干扰极大,他主动协调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全力营造外部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严格要求项目员工要加强纪律性、增强责任心、紧迫感和执行力,全身心地投入生产工作,确保工程形象进度和安全质量。尽管家居贵阳,小孩多病,妻子抱怨,但他始终以工作为重,无暇顾及,极少回家,还夜以继日地坚守坚守施工一线。在贵阳站站台路基的填筑、南明河特大桥和五里冲特大桥桩基的开挖、改茶1、2号隧道的掘进等重点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劳模王三勤是一个舍小家顾大家的“工作狂”。2011年1月,贵阳站既有线站改施工如火如荼,客运和调车作业异常繁忙,在十分有限的线路封锁时间内,圆满地完成岔改任务是当务之急。王三勤连续几天吃住在工地,这时候却接到妻子的电话,告知母亲生命垂危,让他赶紧回家。可时值岔改的关键时刻,他把这个消息瞒了下来。岔改施工完成后,他才向项目部领导请假连夜赶车回家。他20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确实实至名归。

覃建明,贵阳北土建项目部项目经理,由于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大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为保证工程质量,他利用自己多年的经历和专业来指导他们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对年轻员工的各种问题,无论多么简单都会耐心讲解。为抢大关桥的工期每日每夜的工作,凌晨还坚守在工地。为保证项目生产顺利进行,针对现场劳动力情况等因素,做好调配,并根据施工情况做好工程预见性测算,从而进行合理配置,以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进行。

伍声康,贵阳北土建项目物资主管,俗话说:“吃喝拉撒睡,桌椅板凳柜,谁管谁受罪”。他认真执行物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各种材料的进货检验。根据实际收入填写材料收入验证明细表,将材料合理、安全、整齐、分类码放在施工现场的临时仓库,做好标识。施工过程中亲自选购材料,起早贪黑,甚至通宵守在工地,看着材料装上车直到运到工地上,才拖着疲倦的身躯放心的回家。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桥梁公司贵阳制梁场因征地方案几经变更,最终在今年5月才确定选址建场施工,工期严重滞后。项目经理吴义无疑是最忙的人,他承担大量的对内对外协调工作,一直在超负荷的运转。书记明强在协调员工之间的团结关系、组织支部活动,解决员工各种困难、培养年轻学生、组织各种劳动竞赛,抓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项目总工程师李炀每天坚持到现场监督、指导工作,时刻关注现场施工质量,推进工程的进展。工程部长刘川白天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指导现场技术工作,检查施工质量,协调现场各种人员、机械设备安排,晚上则根据后期的施工安排,加班绘制施工图纸,保证了建场的正常进行。

二公司孙龙领衔的铺架项目部,7月刚从兰渝铁路转战到贵阳,11月初开始首架,60天要完成182孔T梁的架设,而且运梁通道紧张,紧邻既有线,可谓困难重重,机长吴兵已有10年的架梁经历,每天的架梁分两班倒,人停机不停,各类材料、各工种的配合、安全把控等,吴兵安排得井井有条,确保了每天4孔梁的顺利架设。

鏖战青山筑通衢,一路奇迹一路歌。贵阳枢纽上万名的参战将士,笔者无法在这里一一描述,他们是一支承载着光荣的“铁军”,大西南的山川大地可以作证,他们是一根标杆,是一面旗帜,他们像寻梦者一样勇敢地冲在了铁路建设的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