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详情页

【异地采访】深化改革直击梗阻 企业发展破茧蝶飞

时间:2021年05月28日 作者:陈祚谊 来源:昆明公司 点击量: 【字体:

近年来,三公司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全方位推动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打出了一套“党建引领、文化聚魂、科技驱动、引培结合、强化管理、立体经营”的改革组合拳,打通了多年来企业管理中的“梗阻”,使企业发展呈“破茧蝶飞”之势。党建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充分发挥;生产经营后劲十足,新签合同额和营业额屡创历史新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稳步增强;重点项目捷报频传,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攀升,高质量发展步伐稳步向前。

营销花开别样红

集团公司四届三次职代会暨2021年工作会报告中提到,“经营工作在企业处于龙头地位,是建成中国中铁一流企业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在提升市场竞争力上下足功夫,有质量的提升经营规模。”近年来,三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营销为龙头,牢固树立立体经营理念,以工期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扎根既有市场,不断探索新市场、开拓新业务,围绕主责区域和主业板块,在营销工作上连出妙招,全力推动企业区域经营深耕细作、厚积薄发,在“十三五”期间,新签合同额增长率高达147%。

在营销制度方面,三公司进一步修订了市场营销相关制度管理办法,加大了对营销人员的激励和考核,充分调动了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片区负责及区域管控制度,密切与建设单位互动,调动有效资源助力市场营销,形成了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积极配合,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大营销”格局。

在营销体系方面,三公司围绕主责区域和主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由1个经营中心、多个营销联络点组成的区域经营网络,持续巩固拓展西南、华东、华南等成熟区域,集中力量在每个区域深耕3-5个核心城市,既避免了盲目“满天撒网”,又确保了经营承揽质量。2020年,三公司在贵州、江苏市场全年中标额占全年新签合同额的89%,滚动开发成效显著,区域经营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在营销模式方面,三公司主动适应投资环境变化,积极转变思路,采取新型融资方式,通过拓宽联合经营渠道,积极利用外部优势资源解决自身资源短缺的问题,积极参与探索联合体投标、EPC、EPC+F等投标模式。同时,充分利用科技创新、BIM技术、科技攻关等手段,在轨道交通、市政房建等领域不断提高主导专业占有率,持续在新兴产业和重大领域取得新突破,使营销模式更加灵活。

与此同时,三公司还坚持生产经营一体化,以“讲诚信、重品值、靠实力,依托现场保市场”的经营理念,狠抓安全、质量、工期,以优质建筑产品和良好企业形象赢得信誉、赢得市场,实现了“以干促揽”区域化滚动经营的良好局面。

引培结合强队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软实力的象征,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及人才队伍建设时,三公司总经理赵志侃侃而谈。在企业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三公司秉承企业发展依靠职工,企业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的理念,将“内部造血”与“外部引进”深度结合,持续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大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企业发展,不断凝聚全体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形成了良好的人才选育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蓄存了充足动能。

健全完善制度。三公司先后修订完善了领导人员日常履职考察、后备干部管理等10余项制度,制定了《全员竞聘管理办法》,进一步构建了更具市场化的双向选人用人机制,全公司共2000余人次参与公开竞聘;成立了人才劳务中心,进一步强化非在岗人员管理,劳动合同管理及劳动关系更加规范;建立了“收入向一线倾斜、机关与项目联动”的差异化薪酬体系,破除了收入“大锅饭”现象,进一步激发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培养机制。三公司建立了科学有序的“传、帮、带”和“梯次”培养模式,围绕企业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为青年职工提供更为广阔的锻炼平台,让青年人才在基层一线、重难点项目、关键岗位淬炼本领、成长成才。同时,综合考虑人才多样性、多层次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各类专题培训班,通过交叉任职、横向交流等方式,实现人才系统化、个性化培养,有效提升了干部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创新用人机制。三公司严格落实“重基层实践、重效益业绩、重实干奉献”的选人用人导向,持续扩充年轻干部比例,大胆启用“85后”“90后”青年人才,畅通进出渠道,注重结果运用,加强人才劳务中心建设,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氛围。

不仅如此,三公司还持续加大了投融资、BIM技术、新兴业务人才以及稀缺高技能人才的市场化引入和培养力度,以适应企业多领域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所需,着力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的优秀人才队伍,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项目管控见成效

项目是企业的生存之基础、效益之源,没有效益企业就无法实现长远发展。三公司围绕项目管理粗放、成本失控、效益流失等问题,做实基础管理,聚焦三基、突出三效,深入推进要素建设,不断优化管理流程,转变管理模式,持续优化适应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体系,激发了项目团队的积极性和活力,项目管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抓细成本保效益。三公司坚持抓实分包管理、合同管理、成本考核兑现等工作,刚性执行每月收方计价和材料核销制度,坚持做好土石方原地面测量、土石比界定等原始测量工作,持续推进“三超一漏”专项治理工作,坚持均衡支付、账龄支付,多维度锁定效益。同时,督促提高分包队伍劳务用工能力,确保各施工环节、施工速度及施工质量,严格落实项目经理包保责任,“一站到底”推进计价、收款、结算等工作,杜绝管理断档,确保了效益“颗粒归仓”。

抓牢物机提质效。三公司通过自产砂石料,有效改善了部分项目受制于地材供应的被动局面,平抑了物价。近五年,三公司累计自产砂石料178.2万吨,节约成本8300余万元。通过在贵阳成立钢筋集中加工厂,所有贵阳片区的项目部钢筋统一管理、集中加工,不仅保证了钢筋的加工质量,缓解了市政项目用地紧张的局面,更有效减少了施工现场钢筋偷盗以及钢筋加工损耗大的情况。

此外,三公司还构建了完工项目清算长效机制,创新性把票决清算方案纳入职代会“规定动作”,动真碰硬及时考核兑现,进一步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通过持续强化过程管控,着力夯实基础管理,大力推进快速施工,三公司项目管控成效显著,涌现出了贞丰隧道、双龙二、都拉营、人民大道、大理洱海等一大批高利润的项目。

科技创新结硕果

一直以来,三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强企”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了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支撑位置,有效促进了企业施工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极大提高。在新技术运用、科研成果开发等方面成绩斐然,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插上了科技创新之翼。

“得益于公司大力推广BIM技术,我们项目部技术管理和成本管控工作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是对照着图纸施工,现在是对照三维立体影像施工,这样一来,就能轻松有效地避免二次施工和返工的情况。同时,我们平时验工计价和物资材料计划都直接使用BIM技术管理,既减少了与外协队伍的扯皮,又有效杜绝了材料浪费现象。”三公司贵阳甘荫塘棚户改造项目部总工彭建伟自豪地介绍道。自2017年,三公司大力推广BIM技术以来,积极探索,将BIM技术成功应用于施工现场管理、复杂节点深化设计、施工组织模拟等环节,指导现场施工。此外,在施工现场,三公司创新推广使用物资过磅影像和机械设备“铁甲云盒”可视系统等先进技术,使项目部物机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助力了项目的成本管控。凭借过硬的科技实力,三公司多次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累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工法25项,获国家专利24项,多次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认证,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诚信风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回望过去,三公司驰而不息深化改革、奋发不止推进创新,完成了“破茧化蝶”的蜕变;展望未来,三公司将继续秉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工程人的“开路先锋”精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接续谱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