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详情页

建立危机管理机制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时间:2003年12月09日 作者:党工部 来源: 点击量:

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稳步推进,WTO正把我们融入到一个没有边界的经济环境中,每一个企业都将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作为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尤为激烈、残酷。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我们提出的把企业建成“科技型、管理型、拓展型、效益型”的长远目标,我认为我们要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的同时,时刻树立忧患意识,针对我们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危机预防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什么是危机管理

危机是没有料到的突发事件,它会对一个健康的组织构成程度不同的威胁。危机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出现具有重大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时采取的应急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公关手段,将危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二、历史的经验教训

综观国内外的各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企业大小,都或多或少都遭遇过危机。当危机到来时,有的企业处理得不当,结果是导致企业的衰亡。如我们熟悉的沈阳飞龙集团、郑州亚细亚、爱多VCD、三株集团等过去较为有名的企业,都是因为企业遭遇不同的危机面使企业走向落,其中三株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草率应对媒体的反应,导致了企业神话的破灭。

1994年成立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凭借“三株口服液”,当年销售额就达到1.25亿元,95年增至23亿元,96年则达到惊人的80亿元。企业净资产94年仅有30万元,到97年增长高达48亿元,4年间增长了16000倍,这一纪录今后恐怕难以有人超越。就是这样一个企业,从98年的一场诉讼案中败诉后急剧下滑,99年200多个子公司全部关闭,2000年三株企业网站消失,全国的销售近乎停止。

三株的倒下,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但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对一场官司的不重视造成的。98年3月,湖南常德市法院判决:消费者陈伯顺喝了三株口服液后导致死亡,由三株公司向死者赔偿29.8万元。对此,20多家新闻媒介广泛报道:8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尽管99年湖南高院终审判决撤销一审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三株胜诉,然而悲剧已无法避免,三株由此走向衰败。试想,在常德事件发生时,如果公司主动协商,积极寻求解决途径,是不会导致原告诉诸法庭的;如果在开庭之前,三株做进一步的调解努力,也完全可以改写自己的命运,而他们只是一味自信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消极等待判决;如果在一审之后,处于被动地位的三株公司通过种种努力并理顺与传媒的关系,还是可以将大事化小,减轻事件造成的危害。由于三株公司对整个事件的重视不够,使他错过了最佳的化解危机的机会,可以说,是危机公关能力的贫乏最终使企业陷入了万劫不覆的境地。

三、我们的危机点

我们企业已走过50年的路。50年来,我们有曲折,有坎坷。尤其最近10年来,我们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内部改革、强化企业管理,不断去了解市场、分析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到今天,我们的年产值已达20亿元以上,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不仅获得了“全国最佳施工”企业的称号,而且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如何珍惜,我认为当前我们应当在强化决策、开拓市场、精细管理的同时,还应在全员中树立危机意识。

树立危机意识,既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的施工领域已从局内走向局外,从路内走向路外,100多个项目部遍布九个省、市,我们的企业形象也在不断提升。项目作为我们的前沿阵地,对业主而言,他关注的是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这就要求和我们要以最快的时间生产出最优的产品,使业主的投资早日产生效益和效率;对社会而言,公众关注的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就要求我们要抓好文明施工、综合治理等工作,不仅对业主负责,也要对社会尽责;对企业自身而言,从上至下关注的是成本和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同时,强化管理,严控成本,尽力提高盈利水平。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工期、质量、安全、成本、信誉等工作,无不与企业息息相关,这就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难点,也是我们最容易产生危机的地方,即危机点。尤其是质量和成本,更是企业的命根子,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对企业都可能是灾难性的,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要有处理危机的机制。

四、如何预防危机

危机之所以是危机,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说来就来,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树立危机意识,建立预防机制。

建立危机预防机制,我认为重点在以下几方面:

1、全员要有危机防范意识。就是要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企业的生产经营随时都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危险,把企业生存的严峻性放在首要位置,促使全体员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加强学习。这是预防企业危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武器。

2、企业要有防范危机机制。我们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是多方面的,不仅质量、安全、资金、工期、市场都有可能出现危机,而且有可能是因为国家或上级政策方面的改变而引起。因此,我们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制定应急预案,最好是分设不同的危机应急处理小组,由集团公司领导、相关部门人员组织。在危机管理小组中要采用分级负责制,即使第一负责人不在现场,也有其他人根据级别负责制度有权力及时实施相应管理工作。

3、要重视高层管理者的人身安全危机。企业要重视母、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人身安全,这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们掌握着企业的大量机密,二是他们多年形成的管理经验是企业十分需要的。加强防范的措施很多,如不一起出差,或者出差不乘同一驾飞机、同一辆汽车等。要知道,这类危机的损失有时是无法弥补的。

五、怎样处理危机

危机的特点是潜伏性和意外性。一旦发生危机,我们在危机处理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临危不乱。面临突如其来的危机,我们要做到临危不乱。乱则无法看清危机实质,乱则无法有效地进行公关统筹。我们要按危机处理预案的要求,迅速将有关人员调集到位,弄清危机原因,抓住危机实质,制定目标明确的危机处理方案,力争在短时间内控制局面。

2、要反应快捷。危机具有危害性,甚至是灾难性,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就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危机发生后,我们一方面应以最快的速度派出得力人员调查事故起因,(如有受害者,则要做好安抚工作),尽力缩小事态范围;另一方面应主动与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介,尤其是与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传媒联系,说明事实真相,尽力取得政府机构和传媒的支持和谅解。

3、要积极主动。主动性是危机公关的总原则。危机发生后,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积极主动。要知道,业主、顾客就是上帝,失去他们,我们企业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业主、顾客利益受损之后,我们应以最大的主动性负起责任,而不可与顾客纠缠于责任的划分,计较于双方责任的大小,这样只会加深双方的矛盾,导致对方及舆论界的反感和抵制。对于业主、顾客的投诉,我们既不能麻木不仁漠然处之,也不能极力辩解、推脱责任,甚至采取粗暴的态度,任何被动的处理方式都会造成公众的不信任感。我们有权保护自己的利益,但贸然诉诸法律,对企业形象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可能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赢了官司,失了民心”。

4、要“以诚相待”。真诚是危机公关的绝对前提,以诚相待的公关才是我们转危为安的最佳公关。发生危机,被社会批评是再所难免的。对此,我们要采取“淡化矛盾”、“虚心让人”的策略,强硬的态度只能导致对抗的升级,对企业十分不利。

5、要众志成城。发生危机是企业的一个非常时期,外面已受天灾,内部更要稳定团结。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尤其是领导者不要成天把企业生死挂在嘴边,要稳定军心,指导员工向长远目标上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人历来就有树立忧患意识的传统。从古至今,不论是“防患于未然”之语,还是“防微杜渐”之说,都在警示我们时刻要有忧患意识,治国如此,育人如此,置业也是如此。事实上,作为一个企业,只要我们事先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时刻对形势的变化保持警觉,备有应急的计划,并时刻不忘记消除风险,那么,大多数的危机是可以避免的。